【本報台北訊】《高中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解聘辦法)上路屆滿1年,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昨天公布意見調查,指校事會議防師如防賊,濫訴已嚴重影響學生受教權,近90%受訪教師認為校事會議調查制度對教育品質有負面影響,更有84%的教師坦言,「不鼓勵」子女未來從事教職。
去年解聘辦法上路,針對不適任教師處理明訂校事會議調查小組,人員須全數外聘。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校事會議上路後,無論案件大小都會送交調查,充滿寧可錯殺也不願錯放的思維,變成只要有人隨意指控,教師就必須進入調查程序,導致校園濫訴不斷。
侯俊良表示,根據國教署、全教總的調查,進入調查到確認情事,實際停、解聘的教師約僅6%,且50%至60%案件,最終都以查無此事作結,代表教學現場其實沒有這麼多不適任教師,可見過去民間稱學校調查「師師相護」根本是假的,只為了栽贓老師。
《教師法》在2019年6月大幅修正,教育部為處理疑似不適任教師所創建的「校事會議」調查制度,因允許匿名檢舉,導致校園濫訴案件層出不窮,癱瘓校園行政。有國小教師上網蒐集教師被檢舉的離譜樣態,連「自然老師不教唱國歌」也被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