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鳳珠
女兒上班後,中午常常不能準時用餐,於是我開始為她準備便當。
能讓女兒吃得即時、健康、省錢,又能一展我的廚藝是初衷,但後來覺得天天做便當,自己相對受益了更多。之前中午只剩我一人在家吃飯,難免就簡單吃,隨便吃,甚至可有可無。現在幫女兒做便當,就會連自己的中餐都一併做好。
不管是端午吃粽子,冬至吃湯圓,天熱吃涼麵,天冷來個麻辣麵,或是電視廣告了泡菜冬粉鍋,路過看到的筒仔米糕,我都可以為女兒試做看看,常常思考要做什麼美食,也讓我跟著歲月半退休的大腦,好像又甦醒、活躍了起來。
除了要更早起床,料理還得要天天變化才不會生厭。我總是在女兒起床前就會裝好便當,收拾好廚房,儘量不留一點痕跡、餘味,為的是要讓女兒在中午吃飯時,開便當像開「盲盒」一樣,有著期待跟驚喜的心情。
每當看到女兒傳來的驚嘆跟感謝訊息,我真的好喜歡這個被需要的感覺。我多麼樂在這個我遊刃有餘又可恣意變化的做便當時光裡。
我們時常中午用餐時間就在線上約會,吃著相同菜色的便當,從互問好不好吃開始,再聊聊早上都做些什麼,下午可能會忙些什麼……日子就這樣在便當裡串起,簡單、溫熱、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