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默子
我在幾個單位當義工,其中最愛的是跟著書車到偏鄉小學當故事媽媽。在我小時候,那時物資匱乏,小學圖書室的書籍,好像很難借閱翻讀,記得開放圖書室時,我閱讀的第一本故事書,名為《沒有媽媽的小羌》,早已忘了故事內容,唯獨對書名記憶猶新。
會喜歡到小學當故事媽媽,應該就是從小對聽故事的渴望。不只老師會說故事,外公外婆和爸爸媽媽也常說一些他們自身的經歷,還有親友間發生的事。鄰居的婆婆媽媽閒話家常時,小小年紀的我也會加入其中,聽了不少故事,有趣的、恐怖的、稀奇古怪的,只要有機會就會湊熱鬧聽,有時候還會轉述給玩伴聽,一些台灣諺語,也會記下來,從小耳濡目染,長大以後有機會也想要說故事給小朋友聽。
要當故事媽媽,就要養成閱讀的習慣。兒女讀小學時,我就嘗試去他們的班上說故事,和小朋友互動,這幾年加入書車行列,很高興可以陪讀和說故事給小朋友聽,每個月兩、三次,是我最開心的時候。聽小朋友唸書籍內容,幼稚園的、低年級的,從拼音開始,一字、一句、一段、一篇、一本,用心地讀完一本,然後兩本,甚至三、五本,看著小朋友的成長,不只身高體重增加,閱讀的書籍也增加,從原本的口說分享,到以文字書寫心得,真的令人欣慰。當級任老師表示,小朋友的學習態度愈來愈有進步,作文課會寫到書車和故事媽媽,真的太感動了。
上學期第一次的書車時間,有個小一女生,連拼音都很困難,唸完一本小書竟然花了一個小時。每次去那間學校,我會特別留意她,看她吃力的認真拼音,對愛看書的小女生,就是要耐心的伴讀。這學期再見她,太出乎意料之外了,進步神速,已經可以正確拼音地讀一本又一本的童話故事書,一小時讀了好幾本,讓我非常欣慰,期許自己一如既往,用心做個歡喜陪讀的故事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