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雲蘇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文學發展非常蓬勃的一個朝代,明代茅坤所言之「唐宋八大家」,宋朝就囊括了六個,可見其文風之盛。然而北宋外患也不少,與遼國簽定了「澶淵之盟」後,兩國維持了百年的和平,期間禮尚往來,通使頻繁。
宋神宗時,遼國大使為了彰顯國威,便前來與當時的文學名家蘇軾較量一番。或許他們認為,只要能將蘇軾難倒,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
據說,遼使出了一句上聯:「三光日月星」,這下聯還真不好對。因為這是個上二下三的句式,首字是「三」,下聯一定要以數字來對應,但同時又不能重覆數字「三」;換句話說,下聯下三對應的字數,不是多於三就是少於三,因此從表面看來,如何都無法滿足句式的要求。
對一般人來說,還真的是會被難倒了。然而對蘇軾來說,根本不是問題,他隨口便對以:「四詩風雅頌」。可是《詩經》的「風雅頌」只有三個字,並不符合「四」啊?原來,「雅」又分大雅、小雅,所以「四詩」並沒有錯,也讓遼使非常佩服。
接著,蘇軾又主動擬了一副對聯:「四德元亨利,兩朝兄弟邦」。遼使一聽馬上提出疑問:《周易》乾卦的「四德」應該是「元亨利貞」,怎麼少了一個「貞」字?
蘇軾不疾不徐地解釋:「最後一個字是先皇的聖諱,臣不能說出口。」原來宋仁宗名為趙禎,因禎、貞同音,所以蘇軾避掉了「貞」字。接著他又說:「遼興宗的名字是耶律宗真,所以貞字理所當然要省去啊!」藉此體現了下聯「兩朝兄弟邦」的友好之意。一番說詞,讓遼使大感佩服。
蘇軾不但讓遼史心服口服,還做了一次很好的國民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