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團體公布立委問政評鑑報告,還有律師成立「立法品質監督聯盟」,下會期起採緊迫盯人,要為民眾掃除「亂源」。
民間團體以出席率或提案數作為評鑑標準,評鑑不佳的立委大聲喊冤,而且有人認為,以這種方式監督國會,忽略立委必須「服務選區」,效果大打折扣。
不過,筆者認為,出席與提案是檢視立委的基本門檻,原本民眾認為減少立院席次,可減少公帑支出,但因立委素質良莠不齊,反得以擴權,推出諸多錢坑法案,民間團體的評鑑,可讓民眾看到區域立委已淪為地方民代格局,只會經營選區,而不用心問政,以至於發生質詢經濟部卻談農業問題。
由新國會首個會期來看,若不能從改革制度著手,即便有再多民間團體從事質與量的監督,能否提升立委問政品質,善盡人民交付的法案把關責任,恐怕並不樂觀,所以,身為立委頭家的選民,必須關心立委問政的品質,尤其是能否為人民荷包把關,不能以「錢坑法案」慷納稅人之慨,讓特定族群受惠,枉顧社會公平正義。
王昱(台北市/行銷企畫)
利委,別害台灣
報載單一選區選出的立委,上半年度會期紛紛提出錢坑,遭利益團體包圍情形更加嚴重,諷刺的是,錢坑法案幾乎出於藍營立委之手,不但不像新政府政策的推手,反而成利益團體的幫手。
一黨獨大的國民黨立委,仗著人數優勢強行修法,特別是欲通過「發展大眾運輸條例」修正案,讓三大貨運業、遊覽車及小客車、小貨車的租賃業,免徵燃料費和牌照稅,後來雖因輿論強烈反彈及納稅人忿忿不平而作罷,但國民黨立委竟在全民監督下,提出這種明顯討好特定族群,及嚴重違反公平正義原則的法案,顯見已是一黨獨霸了。
汽車燃料稅本月開徵,我去銀行繳款,發現錢實在是愈來愈薄,市井小民不但要負擔高油價,還要擔負稅金,日子實在難過,但那些短線立委為討好特定族群,擬透過修法讓業者受益,簡直是開倒車,只會增加人民對新政府的反感。
呼籲藍營立委要傾聽大多數的民意、了解民瘼,以同理心來關愛百姓,倘仗著執政優勢為所欲為,漠視人民感受,民怨將不斷累積,一旦引爆後,國民黨及馬政府恐難承受後果。
蔡木章(台中市/營養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