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歐盟近日正式批准新型阿茲海默症藥物Lecanemab上市,是首個針對疾病根本機轉發揮作用的療法。儘管被視為醫學上的重要進展,但臨床效果有限且伴隨副作用風險,德國專家呼籲「早期預防」才是對抗失智的重點方向。
根據臨床研究結果,Lecanemab僅能在病程初期略微延緩認知功能惡化。
生物化學博士、曾獲德國「年度最佳科學記者」的柏恩特(Christina Berndt)表示,雖然Lecanemab等藥物的研發是人類對抗阿茲海默症的里程碑,且在此基礎上未來有望出現更具療效的藥物,但仍有很長遠的路要走。
柏恩特引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刊載的研究指出,約45%的失智症病例可透過預防方式避免發生。
除了基因因素外,不良生活習慣如抽菸、酗酒、缺乏運動、社交孤立,以及高血壓、憂鬱症等慢性疾病,均會提高失智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