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是洗腎王國,醫師提醒,若患有慢性腎臟病,就要自我警覺有「貧血」的可能性,定期就醫、追蹤血紅素與鐵指數;若血紅素降至9g/dl以下,可以主動問醫師要選擇哪些治療方式;若是沒有腎臟病的一般民眾,也建議顧好日常飲食,均衡營養,攝取含鐵、維生素B12、葉酸的食物,以防貧血發生。
75歲陳先生為膀胱癌與慢性腎臟病第3B期患者,左邊腎臟已經萎縮到只有7.78公分,腎臟功能下降。前陣子因為手腳冰冷、疲倦、容易喘,檢查發現血紅素只有8.4 g/dl,診斷為腎性貧血,西醫每月予以紅血球生成素(EPO,又稱為造血針)注射治療。
日前,陳先生因慢性腎臟病與貧血問題,來到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呂秉勳醫師的診間,在既有西醫治療下,搭配服用清熱消炎與補血涼血的中藥7個月後,血紅素提升至12g/dl,貧血情況大幅改善,腎臟功能也跟著提升至3A期,無需再注射紅血球生成素,生活品質獲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