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很多家長都嫌孩子注意力不足、時時刻刻躁動不停,分不清是熱情活潑還是過動症,通常透過門診做注意力不集中合併過動症(ADHA)的檢測,但家長評量認定和醫生未必相同,拜AI之賜,只要坐上一張「情境椅」就能精準診斷了。
統計顯示,患有過動症的兒童大約6%到7%,即全台灣有逾20萬名小朋友有過動症。
高醫小兒神經科主任林龍昌16日針對兒童過動症議題分享門診經驗,特別是家長因為孩子在學校表現異常過動,常會接到老師提醒的電話,困擾不已。
林龍昌說,一般收治門診會先做評鑑,一直以來都是以評量表做調查,家長和醫生對等級的認定未必相同,如今拜AI科技人工智慧之賜,高醫將相關大數據建置於醫療GPT,以一張「AI智慧椅」來診斷過動症的孩子。
林龍昌說,模擬情境教室有一套課桌椅、大螢幕及三部攝影機,椅子下方還裝設荷重元件,可以從孩子上課反應偵測出受力及關節移動數據,同時也能追蹤孩子眼球專注度,以判定在座椅上躁動的情形,以為醫療依據。
林龍昌表示,實驗研究再分兩組對照,顯示以情境教室診斷的比評量表診斷的治療更精準,幾乎是傳統量表的兩倍,目前已精準診斷逾600名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