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祭出關稅戰後,引起舉世震盪,尤其中美之間關稅加碼進入「膽小鬼戰局」,已達對撞的情況。此際,賴清德總統說,他認同台灣經濟要「脫中入北」,行政院長卓榮泰更信心滿滿的表示,我們站在世界這邊,這代表「走向美國、走向歐洲、脫離中國大陸是正確路線」,他說,「台灣不走回頭路、不走冤枉路,也不會走錯路。」但是很確然的,賴政府正走在錯誤的道路上。
川普的關稅戰還沒開打,賴政府先急著送出台積電,還列出軍購預算加碼到GDP的百分之三。在台美還沒進行談判之前,先向川普交心,期免關稅報復;會採零關稅、大採購、大投資,一到談判,才知只是視訊會議,而且內容不公開,民眾完全不知道賴政府出賣了什麼利益,企業界、農產界、科技業一片憂心。
賴政府為何會對於川普的予取予求照單全收?說穿了就是背後的「脫中入北」思想。民進黨中常會邀請學者吳介民做專題演講談「脫中入北」,賴清德對這樣的理論表示認同。事實上,賴政府現在執行的就是「脫中入美」政策,卓榮泰已經說得很清楚了。為了脫中,只能完全倚美。
其實,「脫中入北」不過是抄襲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學者福澤諭吉的「脫亞入歐」理論,這個理論正是日本崇尚西方的代表,也是日本蔑視亞洲中、韓等鄰國的象徵,可怕的是,福澤諭吉認為日本要現代化就必須和中國打一仗,不但在戰後能翻身,還足以讓其他亞洲國家警惕。這個理論深深影響著日本政治和社會,日本也對清朝發動了甲午戰爭。
然而,民進黨一直以台獨為目標,「脫中」自然是必要的條件。事實上,兩岸之間的經貿關係是很難脫鉤的,去年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達到七百億美元,對美國只有六百四十八億美元,而美國卻要對台灣課徵百分之三十二關稅。如何「脫中入美」?賴政府除了想降低與大陸的經濟依存關係,更在政治上針對陸配下手,以宣揚武統的理由,不顧人民的言論自由權,將他們驅逐出境,製造陸配是「外人」的印象,以引發寒蟬效應。
而「入北」除了在經濟上加入美歐集團,如台積電相繼在美國、歐洲設廠;半導體可以和歐美國家形成「非紅供應鏈」,逐漸擺脫對中國大陸的依賴。然而,在川普對世界關稅宣戰時刻,台灣的經濟可以完全依賴美國嗎?台積電赴美投資後,台灣的經濟將受到怎樣的衝擊,賴政府有完善的評估嗎?現在中美關稅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賴政府就急著選邊站,對台灣是好事嗎?
「脫中入北」骨子裡就是台獨思想,無論是經濟面還是政治面,在現實上根本不可行。然而,包括內政部長和教育部長都公開表達「一邊一國」無庸置疑,劉世芳更高喊「讓賴總統做台灣國的主人」。新加坡前外交官馬凱碩說過「如果台灣繼續走向台獨,不但不會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反而會變成一座監獄。」賴政府的「脫中入北」正在走鋼索,不但不是正確的道路,而是走向一條錯誤的道路,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