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且聽春語

文/孫博 |2025.04.15
152觀看次
字級

文/孫博

西溪不僅是大自然的恩賜,更是文化的餘韻。西溪古稱河渚,其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東晉時期,西溪就被發現。宋代被稱為「西溪山莊」,是當時的皇家園林……



春日誰不憶江南?而我最憶西溪!

前年春天,我應杭州師大外國語學院之邀,與學子分享「人工智慧的文學創作能力」。講座後,負責接待的藍雲春博士建議我去逛西溪,因為它與西湖、西泠併稱杭州「三西」,值得一遊。

那日上午,天朗氣清,我與藍博士相約在西湖「斷橋」。坐上她的小紅車,一路向西五公里,便抵達「西溪國家溼地公園」。一下車,新鮮的空氣撲鼻而來,難怪這兒有「天堂綠肺」的美譽。

滿目鬱鬱蔥蔥,處處河道縱橫,好一派水鄉澤國的風貌。陽光透過薄雲灑下,暖而不熾,落在水面上,化作點點金光。「煙水漁莊」旁的木棧道在腳下延伸,引我們走進這片詩意的淨土,耳邊似有春的低語,輕訴生命的甦醒。

據藍博士介紹,杭州共有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溼地水域,西溪占地約十一平方公里,並不算大,但是其中最特殊的一個,它是中國首個集城市溼地、農耕溼地、文化溼地於一體的國家級溼地公園,還是國家五A級景區呢。

西溪的春天,是靜謐中的生機。一陣微風吹來,蘆葦搖曳,沙沙作響,似在吟誦一首未完的詩篇。我們停下腳步,凝望遠處,藍天與綠意交織,「深潭口」的水面泛起細波,彷彿一幅流動的水墨畫。北宋王安石云「春風又綠江南岸」,此情此景,不正是春天最好的註腳嗎?西溪的靜,不爭不喧,卻讓人心生柔軟。

水是西溪的命脈,也是春日的靈魂。「西溪水閣」旁的河道清澈如鏡,舟行其上,船槳輕撥,水波蕩漾,宛若撥動一弦春曲。船夫撐著竹篙,哼著悠悠小調,聲音與水聲相和,融進這天地間。我倚在船頭,看「河渚街」水面倒映著新綠與白雲,偶爾有幾隻早歸的燕子掠過,剪影輕盈,似為這畫卷添了幾分靈動。

沿岸的「西溪人家」村莊,掩映在大大小小的綠樹之間,青瓦白牆間點綴著幾抹桃紅柳綠。「洪氏宗祠」旁的村口老樹抽了新枝,嫩葉在陽光下閃著光,似在訴說春天的故事。我彷彿看見,古時隱士在「秋雪庵」垂釣,詩人在「梅竹山莊」賦詩,書生在「洪鐘別業」苦讀。

西溪不僅是大自然的恩賜,更是文化的餘韻。西溪古稱河渚,其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東晉時期,西溪就被發現。宋代被稱為「西溪山莊」,是當時的皇家園林。當年宋高宗趙構南渡時先來到西溪,想要在這兒建造行宮,到鳳凰山後改變了主意,並說了一句「西溪且留下」,西溪也因此改名為留下。清代文人揮毫於西溪草堂,書寫風雅,張岱在《西湖夢錄》中說:「欲尋深溪盤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當以西溪為最。」郁達夫先生留下了名篇〈西溪的晴雨〉,美文記敘了他賞遊西溪的兩次經歷,途中所見所為無不充滿文人的雅興,讓人感受美的同時體會到悠然的詩情。如今,我們漫步其間,雖無前人才高八斗,也能感受到穿越時光的詩意。

走過「福堤」上的一座石橋,橋下水流潺潺,春水拍打著橋墩,發出輕柔的聲響。橋面苔痕青綠,似在春光中復甦。我俯身看去,水中游魚嬉戲,穿梭於水草間,自由而無憂。遠處,一聲鳥鳴清脆,畫破春日的靜謐,像從畫中飛出的音符。我心裡想,人生若能如這魚、這鳥,在春光裡忘卻塵囂,該有多好?西溪的美,或許就在於此——它以春的溫柔,喚醒人心深處的澄淨。

中午時分,我們來到西區的露天博物館。這裡放滿了從浙、徽、贛等地遷移過來的明清古建築,它們低調、寧靜,彷彿是沉睡在古老的夢境中。不一會兒,抬頭見到一幢白牆黑瓦、高大古樸的建築,斑駁的牆磚上鑲有一塊白底橫匾,上書「鮑貝書屋」黑色大字,蒼勁有力,儼然一副與世無爭的架勢。這就是傳說中的網紅書屋了,享有杭州最美書屋的榮譽。跨進書屋,別有洞天,這裡是一座徽派古宅,改造時保留了原有的古建原貌,結合現代玻璃隔斷,增添了家具、燈光等,設計成一個回字形長廊式書架。稍作改造,這座沉睡了兩百多年的古建似乎活了過來,重新煥發生機。

書屋主要以文史哲書籍為主,藏書達兩萬餘冊,都可以免費閱讀,讓疲憊的身心埋首棲息。其中還有一個「作家簽名書屋」,十分吸人眼球,陳列了一千多冊當代大家的簽名本,可以見到莫言、賈平凹等熟悉的名字。

午後,我們來到「泊庵」附近的一處開闊水域。陽光灑在蘆葦上,新芽在光中搖曳,水面泛著粼粼波光。遠處的小舟悠然畫過,船影如墨,暈染在這春日的畫布上,大腦中突然跳出蘇軾的詞:「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那「西溪梅墅」的春水,似乎也在低語,訴說生命的萌動與希望。岸邊幾株柳樹垂下柔枝,隨風輕舞,像一群少女在春風中嬉戲。我們靜靜地站在那裡,感受著春天的氣息,心頭湧起一種莫名的感動。

黃昏漸至,夕陽為西溪溼地披上一層金紗。「綠堤」旁的水面被染成暖橙,蘆葦在餘暉中更顯柔美。我們坐在岸邊,聽著春風穿過草木的聲音,看水波映著落日的光影,心中滿是寧靜。西溪的黃昏,如同一首無言的詩,溫柔而深邃,讓人沉浸其中。

我不由自主地感慨,溼地生態與人文遺蹟在西溪交相輝映,美得醉人,使我大飽眼福。藍博士說我來得正是時候,以前的西溪並沒有這麼完美。二○二○年的初春,中央領導到這裡考察,叮囑要把保護好西湖、西溪作為杭州城市治理的鮮明導向,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經過三年的努力,這幅「三生融合」的美妙畫卷已然呈現,展開雙臂迎接第十九屆亞運會。

離別時回望西溪,心中依依不捨。這裡沒有城市的喧囂,卻有春風拂面;沒有高樓聳立,卻有草木新生。西溪是杭州的獨特詩篇,也是自然與人文的交響。它以深潭口的柔情、福堤的輕吟、蘆葦蕩的新綠,訴說著生命的詩意與永恆。

我默默思忖,西溪的美不只在春日的景致,更在它喚起的那分情懷。那是對自然的熱愛,對古人智慧的追思,對生活詩意的嚮往。或許,正如宋代詩人葉紹翁所言:「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西溪溼地的春,便是這樣一抹靈動的紅,躍入心間,讓人忘卻俗世,只餘一顆澄明之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