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政治新聞網「Politico」報導,早在美國總統川普上周揭開新一輪美中貿易戰之前,中國大陸就已經透過技術性貿易障礙限縮美國商品進口空間,尤其鎖定共和黨票倉川粉農民,凸顯北京十分清楚對手痛點,展現靈活且長久備戰的因應對策。
北京在過去四個月裡,藉由一系列行政手段和第三方交易,叫停或大幅削減美國主要出口商品,包括家禽產品和液化天然氣等。
分析人士指出,這些「非關稅貿易障礙」比席捲全球經濟的大規模關稅還要棘手。國際非營利「農業與貿易政策研究所」(IATP)鄉村策略與氣候變化主任李利斯頓描述,「關稅只是讓成本變高,但非關稅障礙直接限制商品進口一個國家的能力」。
此舉說明北京十分清楚如何打擊美國出口商痛點,而且這些措施尤其瞄準愛荷華州、內布拉斯加州等深紅州出口商品,無疑增加北京對美的貿易火力,而且難以透過其他管道規避。
這是北京自二○○一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逐步發展的手段,喬治城大學國際貿易外交教授布什指出,這是北京屢試不爽的手段,「以科學為名的貿易措施,被當作政治工具」。
大陸外交部日前也透過微博發布中英雙語影片,痛批美關稅「煽盟友耳光、割世界韭菜」,並向世界與市場提問:「會選擇一個小池塘,還是一片大海?」央視網刊出署名原野的評論稱,一味綏靖只會讓霸凌者更有恃無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