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今年指考零分也能上大學,有國立大學教務長批評,那不僅是教育的笑話,更是「國家之恥」。
去年的十八分上大學已震撼社會,輿論普遍認為,若今年零分上大學成真,必須從「大考篩選」與「大學退場」的方向解決,不過,不論從那方面解決,牽涉到大學自主自治精神,及學生受教權層面,影響甚廣,教育部只能道德勸說,但在各有立場下,問題等於無解,所以筆者認為,必須探討基礎教育出了什麼問題,會讓零分考生畢業。
教改後,國中沒有留級制、高中改為學分制,使得國高中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加上多元入學,更使高中生的學力呈極端化,也就是說,教改反使國高中學生的學習不夠紮實,使得學力下降,而政府為了降低升學壓力,符合「人人有大學念」的社會期望,在沒有考量少子化趨勢下就廣設大學,因此出現低分考上大學的現象。
所以筆者認為,目前的高等教育問題,根源應是基礎教育空洞化,卻由大學承擔,建議教育部,與其道德勸說大學自訂錄取標準,或建立退場機制,不如徹底檢討教改,補強國高中教育,提升畢業生學力,避免發生學歷與學力的不對稱狀況,如果國高中能做好把關,就不會出現低分上大學,或大學為新鮮人開輔導課怪象,浪費教育資源。
劉晨(中縣太平/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