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揮舞關稅大棒,敲碎運行已久的國際貿易秩序,再設九十天期限,並以投資、送利到美國為原則,與各國談判新貿易關係。台灣列在敲打名單中,正審慎以對。
關稅是過境稅,本具平衡生產力功能。十八世紀歐洲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取代人力、畜力,工廠造出大批產品,跨域銷售獲取利益。其他國家手作坊的土布,不敵機織布;公權力即在口岸抽稅,保護本土工農生計,爭取改良生產力的時間。
工業革命和重商主義的歐洲國家,用堅船利砲打破貿易壁壘,開拓殖民地掠奪資源。直至二戰結束,民族國家紛紛獨立,高擎關稅蓄力自強;並發展出協議關稅機制,期能有利於國際間貨暢其流。
美國是生產力先進國,但川普仍認定高關稅是獲利妙招。美國人口全球占比百分之四點一,但消費力是三成;美國製造業沒有能力滿足美國人民的奢華生活,才向其他國家進口商品,致使貿易失衡。
其實二戰後美元成國際貿易通貨,又與黃金價格脫鉤,讓美國可以無限量印鈔,大買外國商品維持超額消費。美國數位服務業賺大錢,迄今保有航空、國防、醫療器材、半導體設備等高利潤製造業;加上金融吸金(賣國債),已占盡很多國家的便宜。
無奈關稅人川普仍寶刀出鞘,致亞、歐、美股市哀鴻遍野;很多汽車、家電、零組件商暫不出貨,或滯港觀望,使物流大亂,訂單也縮手。國際間紛紛指責川老大破壞全球商業秩序,應聯合反制。
法國總統馬克宏率先呼籲歐盟企業應暫停投資美國,並邀請有關行業代表會商,勸阻法國大亨別用私人交易討好川普。加拿大小商家和民眾自發性抵制美國商品,用加拿大製紋毯包裹美國進口的玩具熊,展現加國反川民意。
宏觀全球應對關稅人的手腕,有的盼政府高層與美協商新制;有些國家消費者已抵制美貨;中國大陸不但推出報復性關稅,還管制稀土等資源銷美、對美商反壟斷調查、制裁涉台軍售美企;川普對中再加關稅後,中方回以自身發展從不靠誰的恩賜,更不畏懼任何無理打壓。
台灣缺席國際多邊貿易體系。歐盟能制定反脅迫法,抵抗美國高關稅;台灣不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等的成員,也不像中國有金磚夥伴國、中日韓會談等可互通聲氣。但台灣也有二寶,雖未必切合賴政府路線,若為產業民生計,大可運用。
其一,兩岸貿易總額遠多於台美貿易總額,只因官方不洽,形格勢禁。台灣若開放陸客團遊,恢復學術、產業交流,鼓勵高教師生互訪,不只為島內服務業創生機,美國必會警覺是川普關稅迫使兩岸趨同,豈能再以關稅、保護費剝削台民。
其二,台灣應有「維護科技戰略主權」機制,像台積電赴美擴廠,須通過政府重大投資案件審議才放行;美商格芯欲合併台灣聯電,也須政府審酌後或准或駁。法國能阻擋精品業、電氣設備商進行私下交易討好川普,台灣為何不能保護自己的半導體產業呢?
更關鍵的是團結台灣,才能應處強權。民進黨正主導大罷免在野黨立委活動,掛出「我繳稅不是為了養共匪」標語。
這種內鬥給足了關稅人川皇向台灣要錢的籌碼,救台灣得換條標語:「我繳稅不是為了送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