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研討會 討論台灣文學多重展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2025.04.10
145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因為翻譯,世界得以閱讀台灣文學;因為「轉」譯,世界開始參與台灣文學。日前於巴黎舉行的「台灣文學新體現:轉譯、轉藝、轉繹」研討會,國際學者聚焦於「轉」,探討台灣文學在歌曲、表藝,甚至是電玩、化妝品的多重展現。研討會已於3月31日至4月1日舉行完畢。

由法國國立東方語文學院台灣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際台灣學研究合辦的「台灣文學新體現:轉譯、轉藝、轉繹」跨領域國際研討會,企圖以「轉」提出新研究理論,無論是對文學翻譯上的「轉譯─translate」、或從文學改編成表演藝術的「轉藝─transform」、及從作品解析作家與其社會情境的「轉繹─interpret」。

例如來自巴塞隆納自治大學的學者瓦爾加斯(Mireia Vargas-Urpi),以台灣作家三毛、李昂、吳明益的加泰隆尼亞語譯本為例,分析台灣文學的普世性主題如女性與環境議題受到當地歡迎;讀者透過閱讀,逐漸能區分台灣與中國。

台灣師範大學的學者呂美親則從首張台灣文學音樂專輯〈楊逵──鵝媽媽出嫁〉談起,分析近30年來以文學譜曲的音樂人轉變:從早期的使命感、轉而嬉鬧諷刺、進而再現文學。

呂美親並與帶領其樂團「鬥熱鬧走唱團」於研討會現場演出,重新轉繹賴和文學。

東語台灣學研究負責人劉展岳也邀請法國學生現場表演,包括將舞鶴小說《餘生》轉譯為劇場獨角戲、或將陳育虹的詩作譜曲歌唱等形式。

「國際台灣學研究中心」以台灣文學為起點,目前研究領域已拓展至台灣文化、歷史與社會、語言、原住民族研究、環境與土地等,未來將更關注台灣的地緣政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