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綜合報導】雙北學童接送率高達8成,為鼓勵孩子走路去上學,打造友善通學環境是重要一環。新北市長侯友宜昨視察蘆洲國小通學廊道改善工程,宣布將投入資源,目標是2026年前完成改善百校里程碑。北市交通局在校園周邊打造通學區,包含車輛降速、施作行人庇護島,今年目標是12個行政區各有1校當示範。
侯友宜表示,市府2019年起推動校園周邊通學廊道改善工程,至今已完成84所學校,這84案投入約16.21億元經費,其中39案獲中央前瞻計畫補助約6億元。他強調,通學路不只是學童的事,是對整個城市交通環境的檢驗。
為保障學童行的安全,北市去年將通學巷政策擴大納入整體路網,打造成通學區,去年以民權國小當起頭,今年目標是12行政區各規畫1校當示範區先行會勘,再依結果討論施作牌面標誌、車輛速度管理等,為避免事故,搭配行人專用時向、庇護島、行穿線退縮等,並規範停車視距,讓行人和駕駛能看見彼此。
靖娟基金會調查,雙北中小學生超過8成仰賴家長以汽機車接送,途中增加交通事故風險,民團指交通部現行指引以學校為中心,規畫周邊150公尺為通學路範圍,南韓範圍為300公尺、日本達500公尺,呼籲借鏡日韓經驗,擴大通學路範圍與限速區域,打造能安心步行上學環境,讓接送不再是家長唯一選擇。
靖娟基金會指出,中小學生交通事故有6成發生在路口,學童過馬路時易因身高矮小、視線受遮蔽而增加風險。民團表示,依現行規定,路口10公尺內不得設置停車格,部分地方政府卻帶頭違規。
新北交通局長鍾鳴時表示,法規有彈性,若視線良好仍可畫設停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