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輻射後會發光 未來可應用高輻射環境 新型電池 核廢料轉化電能 編譯/韋士塔 |2025.04.05 語音朗讀 80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核能幾乎不會排放任何溫室氣體。圖/法新社、取自NASA官網、俄亥俄州大網站閃爍晶體能把核廢料的輻射轉換成電能。圖/法新社、取自NASA官網、俄亥俄州大網站核電池能在太空中運作。圖/法新社、取自NASA官網、俄亥俄州大網站全球約10%的能源需求由核能滿足。圖/法新社、取自NASA官網、俄亥俄州大網站核電池可在高輻射環境下運作。圖/法新社、取自NASA官網、俄亥俄州大網站 編譯/韋士塔 核電在電力生產中扮演重要角色,以美國來說,核電約占所有電能的20%。核電在產生電力的過程中幾乎不排放溫室氣體,但放射性廢物的問題至今難解,也成為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潛在威脅。近來,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一種新型電池,能夠將輻射轉換成光,接著再轉換為電能。研究團隊指出,傳統的核電廠能提供穩定的電力,但放射性廢棄物的處理相當棘手。因此,研究小組提出了一項利用閃爍晶體(scintillator crystal)的創新解決方案。閃爍晶體是高密度材料,吸收輻射後會發光;主持這項研究的俄亥俄州大核子工程師雷蒙.曹(Raymond Cao)解釋,閃爍晶體暴露於伽馬輻射時會發光,隨後光能被內建的太陽能電池捕獲並轉化為電能。這種機制類似屋頂太陽能板的工作原理,但針對的是核廢料釋放的高能量輻射。研究團隊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核反應堆實驗室測試小型的原型電池,體積約4立方釐米。研究人員使用了兩種不同的放射性來源,分別是銫-137和鈷-60。銫-137是從使用過的核燃料中提取的主要裂變產物之一,而鈷-60則是核激活產物。研究小組發表於《光學材料:X》(Opt ical Materials: X)期刊的報告數據顯示,使用銫-137時,電池能夠產生288納瓦的功率。當使用強度更高的鈷-60時,電池的功率輸出達到了1.5微瓦,已足供啟動小型感測器。儘管初步的測試成果尚未達到家庭和電子設備所需功率,但研究團隊仍相當振奮;他們表示,只要使用合適的電源,這些設備的功率將可提升。研究人員發現,電池的功率輸出與所選用的閃爍晶體的組成、形狀和大小密切相關。更大的晶體體積能夠吸收更多的輻射,進而將額外的能量轉換為更多的光線,這直接影響到太陽能電池的發電能力。更大的表面積同樣有助於提高電力的產出。這種新型電池,未來主要的應用領域是高輻射環境,以及太空、深海探索的核系統。研究團隊也強調,儘管這種電池使用的伽馬輻射穿透力約為正常X光或CT掃描的百倍,但這些電池本身並不含放射性材料。此項研究的共同作者、俄亥俄州大機械與航空工程學研究助理奧克蘇茲(Ibrahim Oksuz)指出,研究團隊將致力於擴大電池結構,以產生更大的瓦數,持續擴大應用範圍。研究團隊的目標,是將自然界中被視為負擔的核廢料轉化為有價值的能源資源;這不僅是能源的再利用,也是處理核廢料的有效方式。核電池的概念展現巨大潛力,許多專家認為,這種新型技術在未來的能源生產和感測器產業將占有一席之地。這項創新技術不僅能更有效地利用核能,還可以為環境友好的能源解決方案開闢新的道路。隨著相關技術進一步提升,這些電池或許將成為未來能源生產的重要一環。 前一篇文章 透過動態追蹤技術辨識 準確度達80% 電子遊戲工具 診斷自閉兒 下一篇文章 兼顧廢棄物減量、永續生產 創新永續包裝 賦予塑膠新生命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結合高光譜相機 發送遠距信號 基改細菌能感測 確保農作物健康體積比米粒小 不須使用時可自行溶解 微型心律調節器 靠注射進入人體採集約化系統栽培 可降低溫室效應 新品種水稻 甲烷排放減少70%現代農業影響土壤養分 導致人類面臨健康重大挑戰 蔬果營養含量 遠低於70年前巢穴採用天然材料 永續環保 保育築巢人 幫麻雀在城市起厝 作者其他文章結合高光譜相機 發送遠距信號 基改細菌能感測 確保農作物健康體積比米粒小 不須使用時可自行溶解 微型心律調節器 靠注射進入人體採集約化系統栽培 可降低溫室效應 新品種水稻 甲烷排放減少70%現代農業影響土壤養分 導致人類面臨健康重大挑戰 蔬果營養含量 遠低於70年前巢穴採用天然材料 永續環保 保育築巢人 幫麻雀在城市起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