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尚智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二日至十五日,李登輝總統搭乘特別專車,以四天時間完成環島鐵路之旅,不只創下國人首次以火車環島的紀錄,也成為台灣史上首位搭乘環島火車巡視地方建設的國家元首。
以時代背景而言,一九八八年蔣經國總統逝世,李登輝以副總統身分繼任,為了穩定政局,執政初期仍延續蔣經國路線。因此,一九九一年的環島鐵路行,頗有仿效蔣經國下鄉訪視的意味,藉以建立親民的政治形象。另外,這次環島車資以原價計算,台鐵並未給予優惠,總統府共繳納了三十二萬餘元,也有蔣經國公私分明的作風。
李總統這一趟環島鐵路行的主要動機,是施工長達十一年的南迴鐵路終於在一九九一年完工了,也代表全台鐵路網正式連貫,是台灣交通史上的全新里程碑。
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四年,李登輝擔任台灣省主席任內,不但大力支持南迴鐵路建設工程,並在施工期間多次蒞臨現場,例如一九九一年三月長達八公里的中央隧道貫通時,他就專程前往並深入隧道內視察。因此,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六日南迴鐵路全線通車前,李總統決定搭乘總統專車進行環島鐵路行,以此鼓舞台鐵員工的士氣。
總統專車由五節車廂組成,主要由莒光號改裝,而當中第三節的總統座車編號SA32820,俗稱「總統花車」,一九六九年由觀光號車廂內部改裝而成。原本提供蔣中正總統搭乘火車巡視各地,但實際上並未派上用場,李總統因而成為首位搭乘的國家元首。總統花車後來很少對外開放,只在特殊節日或特定專案活動才會公開,成為鐵道迷引頸翹望的珍貴鐵道文化資產。
這次的環島鐵路行,還有台灣省主席連戰、國民黨祕書長宋楚瑜、交通部長簡又新、台大校長孫震等人陪同。
十二月十二日上午總統專車從松山站出發,中午在車上享用鐵路便當。午後抵達花蓮站,巡視中華紙漿公司花蓮廠、花蓮港務局等處。
十二月十三日抵達台東站,接著前往台東新站,行經這趟旅程的重頭戲南迴鐵路,傍晚抵達高雄站。
十二月十四日蒞臨高雄港務局、中鋼公司等地,再接著至台中站,參觀《台灣日報》報社。
十二月十五日適逢星期日,李總統偷得半日閒,上午前往台中的空軍清泉崗球場打高爾夫球,下午返抵松山站。
這次環島鐵路行,先去東部、再去西部,除了為慶賀南迴鐵路完工,第一站先到花蓮,也是為了宣傳「產業東移」的構想。
當時,國內許多廠商前往海外投資設廠,然而李登輝認為,台灣東部已有港口、機場等基礎交通建設,隨著環島鐵路網的完成,東部應有發展產業的潛力,也可繁榮花東地區經濟。惜以「後見之明」來看,政府當時主導的水泥產業東移政策並不順利,遭遇了地方居民與環保團體的激烈抗爭。
專車環島首日,李總統聽取台鐵局長陳世芳的業務簡報。陳局長趁機反映台鐵因沉重的營運包袱,導致長年累積鉅額虧損,希望爭取政府的財務補助,並增加多角化經營收入。李總統則表示,台鐵應有效運用鐵路沿線擁有的大量土地,同時推廣環島鐵路旅遊,以此開闢多角化的財源。
由此可見,透過新聞媒體宣傳鐵道旅遊以及花東地區的觀光,也是此次鐵路環島的一大目的。
李總統指出,花東地區就像一塊未經琢磨的璞玉,期待南迴鐵路通車後能吸引觀光客多待幾天,自然可增加許多觀光收入。而李登輝總統的這趟火車行,也開啟了國人鐵路環島的觀光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