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五年度(第十屆)人間佛教研究選題論證會於上海星雲文教館舉行,妙凡法師(前排右二)、滿蓮法師(前排右一)與指導教授李利安(前排右三)、張文良(前排左一)、王雪梅(前排左二)、海內外二十一所高校的三十五位入圍學生出席。圖/上海星雲文教館提供
【人間社記者吳遠兮、周子菲、李佳龍、鄒景發上海報導】由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星雲文教館協辦,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擔任學術協作的二○二五年度(第十屆)人間佛教研究選題論證會,三月二十八日於上海星雲文教館開幕。來自海內外二十一所高校的三十五位入圍學生,於三月二十九日至三十日分六場次逐一報告研究計畫。
星雲文教館館長滿蓮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張文良教授、西北大學哲學院副院長王雪梅教授,以及來自海內外二十一所高校的三十五位入圍學生全程與會,開幕式由西北大學區域國別研究所謝志斌副教授主持。
前輩提攜青年 提升學術水準
李利安首先為與會大眾介紹會議宗旨,介紹主辦單位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和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囑咐與會學生,希望大家可以在活動中有所收穫,共同增進善緣。
滿蓮法師致詞,講述一塊石頭的故事,引述位置差異對石頭價值的影響,引導思考人生的「位置」。再用另一個故事激發大家的思考:「如果蓮花開放的數量每天都成倍增長,並在第三十天開滿池塘,那麼蓮花開滿一半的日子,實則是第二十九天。」以此鼓勵青年,堅持與積累是成功的關鍵。
張文良分享年輕時參與學術會議的故事,並表示理解青年學者在學術生涯初期的躊躇。他鼓勵青年學者積極參加學術活動,注重與會的過程與體驗,鍛煉學術能力,提升學術水準,不斷建立學術自信。
王雪梅表示,本年度是人間佛教研究獎學金的第十年,意謂「十全十美」的期許,期許本年的獎學金活動能夠圓滿,也希望參會學生的研究都能取得成功。妙凡法師總結,感謝參會老師的付出,同時鼓勵同學迅速融入,積極參與活動,用心感受美好。
三月二十九日至三十日,三十五位入圍學生分六場次逐一報告研究計畫。由妙凡法師、李利安教授、張文良教授、王雪梅教授等擔任評議老師。
首場選題論證會,朱藍探討《釋迦牟尼佛傳》的弘法實踐;代剛研究星雲大師文學轉型;杜研分析禪畫演變;陳凡玉探討星雲大師的蘇東坡敘事;賀瀟瑩對《玉琳國師》進行符號學闡釋。
研究契合生活 體證佛法義理
兩天六場論證會,與會青年學者們拓展了人間佛教研究的多元路徑。評議師長的精采點評,使青年學者在學術視野與研究方法上獲得增益,為當代人間佛教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人間佛教研究選題論證會閉幕式暨綜合座談,三月三十日在上海星雲文教館舉行,首先邀請與會學生分享心得。青海民族大學博士生旦增成林表示,將繼續潛心鑽研、精進學業,不辜負大師的恩澤。清華大學碩士生馬斯澄表示,師友們從學術前沿、心靈關懷、文化傳承到國際交流等多方面深入探討人間佛教的實踐意義,每個選題都如同一扇窗,展現出無限可能。
妙凡法師認同嚴師出高徒的重要性,老師們對學生的嚴厲批評實際上蘊含著愛與慈悲。同時勉勵學術研究應與生活緊密相關,應將個人生命與學術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