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炭畫傳承人】韓翠瓊 「人情味」的藝術存貯回憶

文/記者趙葉蘋、廖菲菲 |2025.03.23
430觀看次
字級
韓翠瓊繪製的炭畫作品。圖/新華社
韓翠瓊為小朋友製作糖畫。圖/新華社
韓翠瓊精心編織的棕編手工藝品。圖/新華社

文/記者趙葉蘋、廖菲菲

在海口騎樓老街中山路上,一間面積約十平方公尺的炭畫工作室,顧客盈門。海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炭畫像工藝傳承人韓翠瓊端坐桌旁,全神貫注地繪製著一幅炭畫作品。這是她入駐騎樓老街的第十四個年頭,手中的炭畫筆則已緊握了四十多年。

炭畫是中國民間美術,又稱「炭精畫」,以炭精粉為主要材料,具有性質穩定,畫作永不褪色的特點,被列為第二批海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韓翠瓊一家,從父親韓冠平到兒子葉保龍,三代人接力守護這門技藝已達半個世紀,被街坊稱為「炭畫世家」。

留住時間存貯回憶

看似普通的一幅炭畫,製作過程並不簡單。從準備工具,到構思起草、繪製輪廓、著色明暗處理、修飾調整等多道工序,耗時需十天半個月之久。韓翠瓊告訴記者,「繪製炭畫是個費心活,紙張不能髒、不能折,一筆出錯了就要重新來過。」

在父親的熏陶下,韓翠瓊從小便對炭畫技藝展現出興趣和天賦。「我家祖輩都搞手工藝,爺爺奶奶在村裡編螞蚱、知了、蝴蝶。我剛會走路就跟在父親身邊學炭畫,父親聚精會神畫炭畫的樣子就是我心中匠人的標竿。」在韓翠瓊看來,對於手工藝的熱愛,已經刻入了家族人的血液之中。兒子葉保龍也喜歡炭畫,苦學多年,現在跟隨她傳承炭畫技藝。

「人生易老相不老,西施當年花容貌。」韓翠瓊老師時常和來買畫的遊客說起這句話。在她眼裡,炭畫不只是一種手工藝,而是帶「人情味」的藝術,可以留住時間,存貯回憶。「很多人會拿祖輩的照片來找我們畫炭畫像,因為可以長長久久地保存下來。」韓翠瓊說。

傳統技藝現代元素

隨著照相技術的發展,費時費力的炭畫逐漸淡出大眾視野,但韓翠瓊從未想過放棄炭畫,她的作品技藝精湛,部分被海南省博物館收藏。令她欣喜的是,這幾年,國家下大力氣保護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愈來愈多的年輕人開始鍾意手工藝品。韓翠瓊也在傳統技藝中融入現代元素,例如膾炙人口的哪吒、庫洛米等動漫形象都入了她的畫。

店鋪的生意愈來愈紅火。逢年過節,騎樓老街遊人如織,很多青少年慕名尋去她的炭畫工作室。年輕人對糖畫、炭畫、棕編滿心喜愛的表情,孩子們拿到糖畫時純真的笑臉,韓翠瓊說,這是她最大的動力和慰藉。

韓翠瓊還常常去鄰近學校、社區義務授課,讓更多年輕人了解炭畫、棕編、糖畫。「炭畫的道路充滿挑戰,但只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壯大傳承人隊伍,就一定能讓這項非遺技藝煥發新生。」韓翠瓊說。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