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善雨 AI生成
文/英範
九十五年我離開爸媽,遠渡重洋至歐洲讀書。當時沒有想到,這一去就是很多年。看似正常的生命軌跡,其實早已標好了代價,那就是與爸媽的聚少離多!
每次回家探親,他們總用不設防的愛營造著歲月靜好,使歸鄉的我彷彿又回到承歡於父母膝下、天真爛漫與單純無邪的童年;而每次與他們的離別,卻又都不忍與不安,更是在心中生起「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恐懼。
後來,爸媽總是半開玩笑地說,本來是想小女兒可以陪伴他們養老,可是卻距離最遠。這一切待至自己當了母親後,才知道這種放手是多麼地無私成就。因此在心中對父母的愧疚始終不能釋懷。
二○一七年,媽媽身體不適,經醫生檢查為肺癌晚期,三個月就撒手人寰。爸爸也於二○二○年離開人世。
《佛說無常經》云:「有三種法,於諸世間,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何者為三﹖謂老病死。」人會老、會病、會死,這個常識我有,但那是別人家的老病死。當自己遭逢此課題,都還未準備好如何去面對,而這個過程是如此的苦楚撕裂與掙扎!
一個生命怎麼會就此消逝無蹤,我如何去尋找他們?而我們又為何而來為何而去?死後又會到哪裡,誰能告訴我?
回想起媽媽發病到離世,我所感知的是抗拒、憤怒、不捨與內疚,苦痛吞噬了我,心被撕裂成黑洞,所有的光都被吞噬。
正當身心在痛苦中煎熬時,我的生命在轉彎處遇見了佛法。
媽媽是一位學佛多年的佛教徒,她常勸勉我學佛但我都不肯。從她生病至離世,我一直守候在她身邊,媽媽用她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以身現法引導我學佛。在她往生後的第四天,我前往媽媽受三皈依的寺院皈依。
返回瑞士,初皈依的我不知如何修行,開始在茫茫網路海中找尋方法,終於找到了修行的方向,與指引我學佛的善知識及團體。這顆無助的心才安定下來。
生命在跌跌撞撞中漸漸明白,色身終究是色身,總有老壞的一天。而法身慧命,真如本性是長久的存在。我與媽媽爸爸的連接,從未間斷。
弘一大師說:「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爸爸媽媽,我們來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