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川普尋求烏克蘭停戰獲得第一步進展,烏克蘭同意暫時停火三十天,川普回過頭來要俄羅斯也停火,以為這樣就可恢復烏克蘭和平。而俄羅斯總統兼武裝力量最高統帥普亭視察俄羅斯邊境庫爾斯克地區,明確指示俄軍的任務和目標是「在最短時間內擊敗盤據在庫爾斯克地區的烏克蘭武裝力量,徹底解放庫爾斯克,並在國家邊界附近建立一個安全區」。
庫爾斯克是烏軍攻占的俄羅斯土地,希望以此換回被俄軍占領的東部四區。現在川普積極斡旋停戰,但俄羅斯得了便宜還耍狠,決心盡速殲滅占領該區的烏軍。俄烏可依川普之意獲得和平嗎?
俄烏戰爭現在由俄羅斯占上風,川普急於脫身,無法逼迫俄羅斯停戰,且如烏克蘭之意,吐回已占領的烏克蘭近二成土地,只能逼迫依賴美國軍經援助的烏克蘭休戰並同意割讓國土。同與美國援烏的歐洲則被川普晾在一邊,未能參與謀和談判。川普這種向戰爭優勝者臣服的謀和方式可以達成持久的和平嗎?
烏戰已演變為消耗戰,川普要本為盟邦的烏克蘭接受短期內無法收復失土的現實換取休戰,但對於烏克蘭長久的國家獨立地位與安全保障卻沒有任何確切承諾,俄羅斯也未有任何承諾。
與一九五三年韓戰情況類比,美國先與南韓簽署了《美韓共同防禦條約》,透過提供足夠、可信的保障,換取南韓同意停止軍事行動;但川普目前的烏戰停戰規畫,卻不提供讓烏克蘭獲得足夠、可信的保障,且將休戰後的安全維護責任丟給軍事實力薄弱的歐洲國家,只想一走了之。
美國不派美軍進駐,面對雄心勃勃的俄羅斯,確實無法提供烏克蘭安全保障,歐洲主要國家怎會有能力協助烏克蘭防守長達一千三百公里的俄烏接觸線?如果未在俄烏接觸線部署相當數量的第三方部隊,就難以隔開雙方的武裝部隊,並對停火進行有效的監管。這樣的和平是脆弱的,隨時可能灰飛湮滅。
站在飽受侵略的烏克蘭立場,停戰而未建立緩衝區,沒有進駐足夠數量的國際維和部隊,又不能提供一定的安全支持,未來毫無安全保障可言。
俄羅斯對於川普式和平的看法則相反,耗時三年,付出重大人員與物資成本,卻無法達成所宣示的的首要目標,將烏克蘭非軍事化,反可在川普促成停戰後而輕易獲得。
歐洲國家當然也無法認同這種向戰場優勢者屈服的和平。在俄羅斯入侵之後,拜登政府與北約歐洲國家迅速建構了整合性抵禦防線,雖未能粉碎俄羅斯的進攻,但已將俄軍拖入消耗戰中。
這個區域聯防態勢是未來歐洲安全不可或缺的嚇阻力量,如果美國抽腿,這個整合性力量必將瓦解,歐美國家將愈來愈難嚇阻俄羅斯未來發動新的入侵行動。
俄烏戰爭結束後烏克蘭和歐洲的安全保障都很重要,美國如果只求眼前休戰而未對歐洲長遠和平做好安排,提供足夠的承諾,則長遠和平就如風中之燭,隨時將熄滅。美國置身於歐洲整合性防衛體系之外,就是不負責任,且將鼓勵世界其他區域性強權以武力方式改變現狀的野心,於世界和平造成深遠的不利影響。
川普為烏克蘭謀和之心固然可取,但和平之道必須有基於深遠考量的妥善安排,否則侵略行動無以嚇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