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外子再度造訪南禪寺。圖/Jane
文/Jane
我們再次來到以楓紅聞名的永觀堂,少了秋日遊客爭賞紅葉見頃的盛況,多了一份靜謐的氛圍。我帶外子踏進永觀諸堂。外子忍著腳下地板的冰冷,到處拍照,連連讚嘆:「這地方怎麼這麼美啊!」
從永觀堂散步到南禪寺,快到中午了,寒風有點刺骨,我們決定先填飽肚子再好好參觀。於是,我帶外子去吃順正豆腐,雖然沒有提前訂位,我們還是順利入座了。不一會兒,客人陸續湧入,餐廳很快客滿,外子笑說:「我們有招客運。」我想是因為大家都是訂十二點的午餐吧!
平時不愛吃豆腐的外子直誇讚:「這豆腐怎麼這麼好吃!」其實,張愛玲在〈談吃與畫餅充饑〉裡就曾說,日本豆腐「有清新的味道」。外子還說:「這餐很有儀式感。」很多人都知道,在京都吃的不僅是細嫩的豆腐,更是透過細細品味,尋找寧靜與滿足的儀式感。
飽餐後,我們再訪南禪寺。這次,特地買了票參觀方丈庭園。坐在木質地板欣賞庭園的枯山水時,外子問我:「妳一個人來和兩個人來有什麼不同?」我笑說:「 一個人來時,我會坐比較久,讓自己靜下來。」他貼心地回應:「那我們就在這裡坐久一點啊!」既然他都這麼說了,我索性拿出明信片和筆,寫信給我的太極拳師父顏老師,年近八旬的老師,竟是用放大鏡讀完我關於永觀堂的文字,再用筆寫上評語,真讓我受寵若驚又無比感動。
離開南禪寺後,我帶外子參觀京都國際交流協會,這裡曾是我學習日文的地方。一樓交誼廳裡,許多人正在一對一上課,可惜我到的時候已經過了上課報到時間,否則真想隨機上一堂課,回味在這裡學日文的樂趣。
這一天看似順遂,卻也有些小插曲。早上出發走到公車站,外子才發現忘記帶相機,我們就又折返飯店拿相機。晚上逛街時,才發現:「糟糕!我一直隨身攜帶的兩張提款卡和一些重要證件都不在包包裡。」連忙趕回飯店尋找,慌亂中還打電話請台灣的家人幫忙。結果發現,原來我把它們藏在一個「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這段驚險的小插曲,讓我自嘲:以後還是不要藏私房錢,否則藏著藏著自己都忘了。
我們的旅行很日常,除了欣賞美景,也要應對處理各種突發狀況,但因為是在京都,放慢了腳步,這些平凡的小事,都成為我生命中的微光,溫暖而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