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圖書館讓不同領域的人,透過面對面交流,打破刻板印象,增進社會包容力。圖/取自FB@Human Library Organization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圖書館借閱書籍,是熟悉的學習方式,但你聽過「借閱人」嗎?在丹麥哥本哈根創立的「真人圖書館」(The Human Library),提供讀者一個與「活書」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透過傾聽不同人生故事,打破偏見與誤解。這項創新計畫自2000年推行至今,已經遍及全球70多個國家地區,讓無數人透過對話拉近彼此的距離。
每本「書」 都是真實的人
在真人圖書館,每本「書」都是一個真實的人,他們來自不同背景,擁有獨特的經歷,從殘疾人士、難民,到經歷過重大挑戰的人們,都在這裡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讀者可以「借閱」這些真人書籍,與他們交流,提出任何問題,透過30分鐘的對話,了解他們所經歷的世界。
真人圖書館的創辦人艾伯吉爾(Ronni Abergel)認為,閱讀不應僅限於紙本書籍,對話也是一種學習。他於2000年在丹麥的羅斯基得音樂節(Roskilde Festival)發起這項計畫,最初只是為了促進不同族群之間的理解與包容。如今,這項計畫已經推廣至全球各地,甚至成為許多學校、企業與社區組織的重要活動。
37歲的弗蘭森(Anders Fransen)是一名「真人書籍」,他天生失明、聽力受損,還患有罕見疾病「少汗症」,這讓他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被誤解,「人們總是對我投以異樣眼光,害怕與我接觸。」弗蘭森說:「但當我成為真人書後,我發現愈來愈多人願意坐下來聽我說話,了解我這個人,而不是只看到我的殘疾。」
除了弗蘭森,真人圖書館還有許多不同主題的真人書,包括「強迫症患者」、「高智商人士」等。一名借閱過真人書的讀者回憶道:「我曾借閱一本關於穆斯林文化的真人書,當時我對穆斯林有很多刻板印象。但透過與真人書的對話,我開始明白他們的價值觀與信仰,也改變了我對這個族群的看法。」
為了確保讀者與真人書的互動順利進行,真人圖書館設有明確的規則。借閱者需提前預約,每次借閱時間為30分鐘,最多可延長至45分鐘。此外,真人書籍有權選擇是否回答特定問題,並可隨時終止借閱。
新北市圖跟進 主題多元
無獨有偶,新北市立圖書館自2014年起,便開始舉辦「真人圖書館」活動,讓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人,透過面對面交流,打破刻板印象,增進社會包容力。
在新北市的真人圖書館,讀者可提前預約,選擇想要借閱的真人書籍,並透過30分鐘的對話,了解他們的故事。館方表示,參與者的主題相當多元,包括「視障鋼琴師」、「單親爸爸的育兒日記」、「國際義工的見聞」等,每一本真人書都蘊含著豐富的人生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