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藝術 廢棄電話變青蛙

 |2025.03.06
472觀看次
字級
戴勝科鳥 ➡ 球拍、竹籃、布 加爾夫將日常中的廢棄材料,如舊手套、塑料品等,創作出動物雕塑藝術,重新賦予物件新生命。圖/取自IG@matthias_garff
和平白鴿 ➡ 白手套、尼龍繩 加爾夫將日常中的廢棄材料,如舊手套、塑料品等,創作出動物雕塑藝術,重新賦予物件新生命。圖/取自IG@matthias_garff
蜻蜓 ➡ 羽球拍、自行車燈 加爾夫將日常中的廢棄材料,如舊手套、塑料品等,創作出動物雕塑藝術,重新賦予物件新生命。圖/取自IG@matthias_garff
蒼鷺 ➡ 路燈、拳擊手套、網球拍 加爾夫將日常中的廢棄材料,如舊手套、塑料品等,創作出動物雕塑藝術,重新賦予物件新生命。圖/取自IG@matthias_garff
青蛙 ➡ 電話、皮鞋 加爾夫將日常中的廢棄材料,如舊手套、塑料品等,創作出動物雕塑藝術,重新賦予物件新生命。圖/取自IG@matthias_garff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現代藝術的世界裡,許多創作者致力於將舊物轉化為新意,讓廢棄物品擁有第2次生命。德國藝術家馬蒂亞斯.加爾夫(Matthias Garff)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擅長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廢棄材料,如舊手套、塑料品、金屬片等,創作出生動的動物雕塑藝術,讓冰冷的物件變得富含生命力。

加爾夫1986年出生在瑞士索洛圖恩,從小在大自然環繞的環境中成長。童年時光與動物為伴,使他對動物產生深厚的情感。他原本夢想成為動物飼育員或野生動物電影製片,最終選擇以藝術為媒介,將對動物的熱愛轉化為創作。他從德累斯頓藝術學院(Academy of Fine Arts Dresden)畢業後,便投入以廢棄物為基礎的動物雕塑創作,並在德國萊比錫發展自己的藝術事業。

加爾夫的創作靈感,源自於他的祖父。其祖父長年居住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喜愛在自己的花園裡觀察並描繪鳥類。這份熱愛深深影響了他,之後更以鳥類為主題創作了一座高達3公尺的大型雕塑作為畢業作品。

化廢材為神奇  讓雕塑有靈魂

從那時起,加爾夫便開始使用廢棄材料製作各種動物雕塑,賦予它們新的生命。他的作品不僅包含鳥類,近年來也擴展至狐狸等其他本地動物。他認為,每一塊廢棄材料都有其獨特故事,因此他總是在創作前仔細挑選素材,可能來自跳蚤市場、朋友贈送的舊物,甚至是街邊被遺棄的物品。

加爾夫的作品帶有幽默與童趣,創作過程充滿實驗精神。他認為,藝術與環保可以並存,但他更享受的是讓這些廢棄材料轉化為藝術品的樂趣。

手套變和平鴿  響應和平反戰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加爾夫也以藝術響應和平運動,他創作了一隻由白色手套和廢棄物組成的「和平鴿」,象徵希望與團結。這隻獨特的鴿子沒有銜著橄欖葉,而是憑藉著童趣的外型傳遞溫暖與希望。

加爾夫認為,藝術的影響雖然有限,但仍能帶來一絲慰藉,並創造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他的夢想,是能夠在公共空間中擺放更多作品,讓他的動物雕塑成為城市風景的一部分,為人們帶來驚喜與啟發。

「如果能飛上天一定很讚!」加爾夫笑說。或許,他的雕塑無法真正飛翔,但它們承載著藝術家的夢想,在人們的心中自由翱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