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蓮 AI生成
文/江家榕
我們都有很多身分,像是女兒、朋友、義工等身分。在今年我即將成為實質意義上的大人,在十八歲那年剛成為大人的不配感,在此時具象化。
這是一個生命歷程,但是除了時間帶來的轉變,還有一種叫做生命教育。在世界上有許多生命鬥士,還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茁壯成長。
我認識沈老師是在必修課上,她上課很認真,認真到有點嚴肅,所以在當時班上大家其實滿有齟齬的,我也是。回想起來,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不隨波逐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很開心後來有機會認識沈老師的世界,她的嚴肅是因為責任、是因為重要,這是一種態度。我學會的第一件事,是不要因為第一印象、刻板印象來排斥人事物。
在參與好師計畫的過程中,經歷了一段深刻的自我探索與成長。一路上,走進許多曾經忽略的角落,遇見了不同的人與故事。這些經歷讓我不禁思考:該做什麼?想成為怎麼樣的人?這些問題在心中反覆縈繞,直到有機會拜訪Kiki和大謀學長的家,這些思考才有了具體的答案。
我在餐會中聽她分享自己的故事,看到她談論大大小小的事情時,我深深感受到一股力量。她不僅分享了經歷,還帶領我們走進她的內心世界。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對閱讀的熱愛,對書籍的分享,這讓我明白了學習對她而言,不僅僅是吸收知識,更是一種精神上的鍛鍊。
從她身上,我看見了一個人如何不斷進步、勇於面對自己的弱點與挑戰,並且勇敢地向前走。她就像一本書,每一頁都充滿了故事,每一頁都充滿了成長與轉變的力量。
這一刻,我的答案開始逐漸地清晰:我想成為像Kiki那樣的人——一個敢於面對自己內心的人。無論是面對過去的困難還是未知的挑戰,她都能以堅定的姿態迎接,不斷從失敗與挫折中汲取力量,繼續成長。
希望自己能擁有這樣的韌性,勇敢地走出舒適圈,不斷學習與進步。這樣的精神,不僅是一種生命的態度,更是能夠在風雨中保持平穩的力量。
希望自己能活出這樣的精采,能成為一個有力量、有深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