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急診壅塞空前嚴重,衛福部緊急邀請醫學中心、急診醫學會開會討論因應之道。圖/潘俊宏
【本報台北訊】醫院急診壅塞嚴重,衛福部昨再度召開應變會議,邀請各醫學中心、急診醫學會等討論急診壅塞情形,尋求解方。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因應急診壅塞制定短期3大強化因應策略,及中長程2大改革方向,包括強化護理人力整備及鼓勵醫院投入急重症,並研議健保調整給付。急診醫學會表示,期望政府挹注更多的資源,配合健保署投入,讓政策加以落實。
留任護理人力 預算逾66億
邱泰源說,衛福部於2月8日、13日及昨日共召開3場會議,擬定3大短期因應策略為,1、醫學中心強化院內病床調度;2、加強區域醫院聯防機制;3、強化民眾分級就醫資訊。至於,兩大改革方向為強化護理人力整備及鼓勵醫院投入急重症,研議健保調整給付。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指出,此波急診壅塞主要在大醫院,區域醫院跟地區醫院的急診,沒有這麼壅塞,像醫學中心近期急診待床中位數,過去60天,約為55到65人,但某些知名大醫院持續超過百人,而同時300家地區醫院,待床數都在3人以下,有很明顯的分級醫療差異,其中急診患者7成以上不是急迫個案,地區和區域醫院待床狀況沒那麼嚴重,希望民眾落實分級醫療。
另針對中長期人力問題,邱泰源指出,自去年3月1日起公告實施醫院3班護病比制度,依行政院核定護理人力12項策略計畫獎勵,今年也已編列公務預算約66.85億元,持續醫院護理人力留任。
急診醫學會祕書長李智晃表示,衛福部3大短期因應策略已倡議許久,但執行有其困難,導致執行多年沒什麼效果,目前期待強化護理人力及健保調整給付,期望政府挹注更多的資源。
分級醫療 一線醫師籲落實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衛福部所提3大短期因應策略,如醫學中心強化院內病床調度,但醫院各專科病床、照顧人力有一定配置,照顧量能增加,恐超過住院醫師及護理師的極限引爆不滿,而要求醫學中心的病人下轉至區域醫院,礙於民眾追求大型醫院、名醫的迷思下,「病人寧願躺在台大醫院、新光醫院的急診走廊」,也不願意離開,這方面政府應提高強制力。
新光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張志華表示,張志華說,政府一直呼籲「分級醫療」,但卻沒有真正落實過,這也是急診室塞爆主因。住院也同樣無落實分級醫療,導致輕症無法下轉重症無法上轉,急診也就無法收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