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先進製程 衝擊夜間供電

 |2025.02.21
214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半導體產業成台灣的護國群山,但水電供應問題也成為焦點。國科會轄下「科學、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指出,2025至2027年,在最壞情境下,台灣夜尖峰備轉容量率可能偶爾略低於6%,顯示先進製程擴廠的用電需求成長,對台電供電能力的衝擊。

根據台電標準,備轉容量率大於等於10%,亮出代表供電充裕綠燈;10%至6%則為代表供電吃緊黃燈;小於等於6%則進入供電警戒橘燈。一旦備轉容量掉到90萬瓩以下,代表限電警戒紅燈;備轉容量50萬瓩以下就亮黑燈,進入限電準備。

DSET昨首度發布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共同撰寫的「氣候變遷與其基礎設施韌性:台灣半導體產業水資源與電力使用分析報告」,針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水資源與電力使用安全問題,進行分析。

目前對半導體先進製程的高耗能討論,主要集中在「極紫外光微影設備」的使用,報告指出,製程用電僅占全廠耗電量的46.1%,另外5成的能源消耗是來自無塵室、外氣空調、冷卻系統等設備,其中空調系統是最大單一用電項目。

由於各地氣溫逐漸推升,推估最多增加6.08%的低溫冰機耗電量,顯示廠務用電也應納為未來氣候調適作為的目標。

台積用電 每5年翻一番

針對護國神山台積電的用電情況,DSET指出,台積電雖已投資節能與綠能,近年因產能不斷擴張,用電量約呈現每5年翻倍趨勢。

考量台積電2奈米廠房預計分別於2025、2026年陸續量產,DSET表示,根據已通過的環評或環差報告書,結合主要科學園區的用電負載數據,考慮2奈米製程可能所需的新增用電量後,主要科學園區的最大用電負載,將一舉攀升至7.51GW(百萬瓩),占全台於2024年最大用電負載41.19GW的18.23%。

DSET根據台電的公開資料推估計算,納入台積電2奈米製程用電需求後,總量上台灣並無夜尖峰用電量超越系統最大可供電能力的問題,不過,若採取最劣情況估算,在2025至2027年,夜尖峰備轉容量率可能偶爾出現略低於6%的情況。

DSET表示,這顯示出2奈米先進製程擴廠的用電需求成長,對台電系統供電能力的衝擊。因此台電應該持續發展分散式電力系統,增加輸配電設施,同時提高儲能設備裝置量,才能避免單一事件誘發大規模停電的風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