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台南、基隆和嘉義市警方昨發布打詐成果,分析發現20~39歲的年輕受害者最多,而非普遍以為的中高齡族群,其中假投資詐騙占大宗,甚至連刑大隊長出面勸說都無效。警方分析,年輕人習慣網路操作,缺乏金融機構行員協助把關,成了主要受害族群。
台南市警局昨公布「打詐儀表板」,全市20~39歲遭詐騙比率高達52.4%,年輕人遭詐騙遠比老年人多出1倍以上;基隆市警局發現20~29歲及30~39歲兩個年齡層是主要受害族群,占約4成5。
台南市刑警大隊大隊長李宏倫說,長者不太會看網路假投資廣告,少在網路操作轉帳、匯款,若被詐騙多到銀行臨櫃提款,行員會詢問用途,察覺有異就通報警方阻詐,效果不錯;但青壯年習慣網路操作,反給了詐團可乘之機。
基隆市警局長林信雄說,警方統計今年1月詐騙財損共1億2089萬元,假投資占總詐騙案37.4%居冠,約占總財損8成6。市刑大大隊長林書楷說,刻板印象認為老人錢多易受騙,但分析發現受害者多為青壯族群,又以服務業最多,可能因年輕人想多方投資,也常接觸社群軟體,缺乏阻詐防火牆。
被害人A小姐現身說法,指她在臉書得知投資訊息,加入LINE理財群組,被對方營造的情境、高獲利等話術牽著鼻子走,被騙527萬元,直到要提領獲利出金時,歹徒以要再繳交分潤金等理由推諉,才驚覺受騙。
「樂天女孩」筠熹則在嘉市警局還原被假投資詐騙過程,指自己希望藉投資港股幫父母買房,卻落入詐團圈套,加入LINE投資群組後,慘賠上百萬元,要找投資老師時,已人間蒸發,才知道被騙。
藝人郭彥均也曾陷比特幣騙局遭詐550萬元,他認為,詐騙太容易得手,加上《刑法》詐騙犯罪刑責太低,「關一下就出來」,希望詐騙犯罪的刑責能再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