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環團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昨發布「2024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中文版,內容指出,2009年至2024年間,太陽能光電及陸域風電成本大幅下降83%及63%,但核電成本卻上升49%,成為最昂貴電力來源;專家表示,台灣再生能源雖有成長,但天然氣使用量持續上升,能源結構需進一步調整,才能減少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
負責台灣現況分析的報告作者之一,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彭保羅說,隨著台灣核能廠逐步除役及能源政策的調整,核電雖逐漸減少,但核廢料處理問題依然待解;台灣整體能源結構仍依賴進口化石燃料,,尤其是天然氣及煤炭,認為台灣能源結構需進一步調整,才能減少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
但清大原科中心主任葉宗洸認為,是否續用核電要看全球趨勢。多數先進國家仍持續朝2050淨零碳排目標前進,而作為台灣最大競爭對手國的日本、韓國,在重新檢視其能源發展後,日本決定提高核能占比,2030年要達到20%、韓國提高至30%,但也同時發展再生能源,此種做法較為務實,反觀台灣則放棄核能、只靠再生能源,這樣限制無碳電力的作法,屆時產品出口其碳排就是比較高,與日韓企業相比毫無競爭力。
農業部曾於2020年修法要求兩公頃以上農地變更光電須經農業部審查同意,農業部今年1月預告「審查農業用地變更作太陽光電設施使用涉及生態檢視指引」草案,即使有出現石虎、草鴞等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仍可開發光電場,環團批評農業部此舉等同於毫無監督和裁罰機制,恐淪為橡皮圖章,要求應在農業設施屋頂及不利耕種地發展光電,莫因發展綠電反而毀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