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盧勛臥龍崗報導】「澳大利亞對COVID-19的回應」口述歷史項目由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發起,旨在記錄疫情對澳洲社會的深遠影響,確保當代及後世能夠了解這場全球性危機中的個人與集體經歷。該項目受訪者多達三百餘位,佛光山南天寺作為南半球最大的佛教道場,亦是該項目的重要受訪單位之一。
澳洲佛光山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執行長覺舫法師,十一日接受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澳大利亞對COVID-19的回應」口述歷史項目專訪,暢談佛光山南天寺、佛光山南天大學、佛光山澳紐各道場及國際佛光會在疫情期間的應變與貢獻,見證了宗教團體在面對危機時所履行的社會使命,更為動盪時代留存一幀「以心轉境」的信仰圖景。
在訪談中,覺舫法師回顧了二○二○年疫情初現時,南天寺、佛光山澳紐各道場及國際佛光會如何憑藉佛光山全球網絡的預警資訊,率先儲備口罩及防疫物資,並迅速啟動應變機制,南天大學積極籌備線上教育,確保學生學習不中斷。
隨著疫情升級,澳大利亞各州陸續頒布封鎖令,佛光山澳紐各道場迅速將共修法會、禪修、太極等課程活動全面數位化,讓信眾即使身處家中仍能透過線上平台與道場保持聯繫。直播螢幕前,信徒共學、誦經的景象,印證了「佛法無遠弗屆」的真諦。
覺舫法師說,疫情期間面對疫苗政策,南天寺常住法師率先接種,並為當地弱勢群體提供防疫支援。當信眾終於能夠回到寺院禮佛時,法師們不約而同地齊聚山門,合十迎接歸來的信徒,這一幕令現場許多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