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①】《地藏經》中的地獄管理法 ④

文/星雲大師 |2025.02.16
619觀看次
字級
家親眷屬,因緣交纏,都是命運的共同體,若有人行善、修德、有成就,就可以提攜其他成員。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四、地藏菩薩的管理法

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在其名篇〈論佛教與群治之關係〉,提到佛經的一段典故:「過去有佛弟子請問佛陀:『地獄如此的苦,請問世尊,誰當下地獄?』佛陀回答說:『佛當下地獄,不惟下地獄,且常住地獄;不惟常住,且常樂地獄;不惟常樂,且莊嚴地獄!』」

這一段實在非常了不起。佛陀說他不但當下地獄,而且還要常住地獄、歡喜地獄,最後還要把地獄莊嚴起來!由此可知,地藏菩薩的地獄管理法,是大悲心的流露,是人間大願者必學的法門。簡要而言,地藏菩薩在經中示現了下述的管理方法:



1.自我發願的管理法

地藏菩薩在因地做了什麼?他是如何自我管理,而能成就發大弘願,救度眾生的偉大壯舉?

《地藏經》記載,地藏菩薩過去生中曾為長者子,因為看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的相好莊嚴,生效仿心,而向彼如來學習發願:「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還有一世為婆羅門女,以禮拜、布施、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為母親設供修福之功德力,超度母親永離地獄之苦。並在佛前發願:「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又有一世,在一切智成就如來的時代,是一個學佛的小國王,因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

再有一世為光目女。在清淨蓮花目如來時代,光目女以設食供養、禮拜之功德力超度母親永離三塗及下賤人身,還誓願在未來世救拔度化三惡道諸罪苦眾生。

地藏菩薩累世以來以念佛、禮拜、供養、布施、發願來自我管理,自我成就,「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同樣的也是以念佛、禮拜、供養、布施、發願來囑咐娑婆世界的臨命終人,甚至對未來世眾生的管理,地藏菩薩都是這樣殷殷切切的教導。



2.因果警惕的管理法

對於死後的世界,可以用地獄的種種苦況來做為警誡,然而大部分的眾生,在眼前現實的生活之中,早已被萬丈紅塵迷惑得不知方向。為此,地藏菩薩要以現世因果來管理社會。中國人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千百年以來,這四句偈可以說是善良風俗的指標,維繫了社會秩序。現今的人自詡信仰科學,斥之為迷信,無所顧忌妄行顛倒因果之事,這個社會怎麼會不亂呢?

說到因果教化,過去的中國社會,每一處都立有城隍廟,廟裡供奉著城隍爺。所謂城隍爺,就是冥府裡的地方官,也是城池的守護神。百姓若受了冤枉、委屈,衙門裡的青天大老爺也無法做主,只有到城隍廟找城隍爺訴苦,懇求城隍爺伸張正義。一般城隍廟的大門兩旁都掛有對聯,字字句句都是勸誡深信因果。在這裡舉出幾個著名的對聯供大家參閱:



善來此地心無愧;

惡過吾門膽自寒。

(遼寧錦州城隍廟)

做個好人,心在身安魂夢穩;

行些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

(上海豫園城隍廟)



進來摸摸心頭,不妨悔過遷善;

出去行行好事,何用點燭燒香。

(貴州關嶺城隍廟)



善報、惡報,循環果報,早報、晚報,如何不報;名場、利場,無非戲場,上場、下場,都在當場。

(天津城城隍廟戲台)



在〈閻浮眾生業感品〉,地藏菩薩把現世果報的這一層關係,細說得更為透徹,值得我們深思、警惕:

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

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

若遇邪婬者,說雀鴿鴛鴦報。

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諍報。

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

若遇瞋恚者,說醜陋癃殘報。

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

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飢渴咽病報。

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

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

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

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

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迴遞償報。

若遇兩舌鬥亂者,說無舌百舌報。

人,可以什麼都不信,但不能不信因果。這社會上發生的事如亂絮一般,哪一件是因?哪一件是果?一般人都說不上來。若大家都能夠深信因果,則可以梳理出一套去惡揚善、趨吉避凶的因果秩序,社會也就能夠和諧、吉祥。



3.孝親報恩的管理法

家庭當中也有地獄嗎?你不妨看社會上那些夫妻不和、父子鬥爭、兄弟鬩牆的事件。家,原本是每個人溫暖的避風港,如果家人、親人每天相互爭吵、傷害,卻又不得不住在同一屋簷下,這還不是地獄嗎?

《地藏經》中,地藏菩薩也為我們示現了「孝親報恩」的管理辦法,實際來說,家庭之中若人人都能盡孝,許多的爭端都可以消弭。如前述,地藏菩薩的前世曾是婆羅門女、光目女,這兩位都是大孝之女,為救度犯罪的母親,或親身遍訪尋至地獄,或為母親發下救度眾生的大願。

親人,是我們在世間上最後的支柱,如果家人犯錯了,我們要能原宥、包容,不捨棄。家親眷屬,一起生活,因緣交纏,都是命運的共同體,其中若有人行善、修德、有成就,就可以提攜其他成員。如同《地藏經》中的婆羅門女,到地獄尋找母親不獲,那是因為仰仗他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的功德,母親已經往生天界了。不單單是他的母親得以解脫地獄之難,一切有因緣的無間地獄罪人,也都一同得以升天。

家庭離不開社會、世界,真正的孝,不只是把家庭照顧好,更要將這分對家庭的愛,遍及所有眾生,就如同婆羅門女和光目女,為了救度母親,發下廣度一切罪苦眾生的大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所謂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若人人都能如此去做,何愁地獄不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