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奇景 橫跨巴黎塞納河

 |2025.02.12
353觀看次
字級
巴黎塞納河 包覆新橋計畫 1985年,克里斯托地景藝術家夫妻檔在法國塞納河上,創作「包覆新橋計畫」。40年後JR計畫「新橋」改造成石山致敬(圖)。圖/取自IG@jr
巴黎塞納河 包覆新橋計畫 1985年,克里斯托地景藝術家夫妻檔在法國塞納河上,創作「包覆新橋計畫」(圖)。40年後JR計畫「新橋」改造成石山致敬。圖/取自IG@jr
巴黎羅浮宮 大金字塔的祕密 巴黎羅浮宮彷彿陷入地下洞穴。圖/取自jr-art.net官網
埃及金字塔 來自吉薩的問候 埃及吉薩金字塔被巨手掰斷。圖/取自jr-art.net官網
美墨邊界 Kikito小男孩 「Kikito小男孩」在圍牆上好奇探頭。圖/取自jr-art.net官網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法國藝術家JR眼中,街道就是世界最大的美術館,他透過「錯視藝術」讓巴黎羅浮宮陷入「隕石坑」、美墨邊境牆上出現「巨人」。他發起超過2000項以藝術連結社群、女權、種族、氣候變遷、教育、兒童權利等相關行動,讓藝術深入社區、引起關注,最新計畫則是跨越40年,將塞納河具400年歷史的「新橋」(Pont Neuf),打造成一個巨大石山,向地景藝術家夫妻檔克里斯托和珍妮致敬。

這座「新橋」一點也不新,多年來穩固地連結著塞納河兩岸。1985年,地景藝術家克里斯托夫妻檔克里斯托與珍妮(Christo and Jeanne-Claude),以這座橋梁為創作舞台,推出「包覆新橋計畫」(The Pont Neuf Wrapped),將這座重要地標用金色帆布包裹,創造出超現實視覺效果;今年是這件作品40周年,JR日前在IG公布設計圖,他將會把新橋轉變為有如石山般的空間,靈感來自於巴黎歷史上的採石場,旨在將巴黎這座優雅城市與大自然的粗獷質感進行對比。這件裝置藝術將於今年9月正式揭幕,並持續2周。

藝術傳遞故事 為難民發聲

JR的創作平台從巴西貧民窟到美國加州監獄,從巴黎羅浮宮到埃及金字塔,從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邊界等,20多年來,他將藝術帶到世界各地,激勵人們參與及傳達在地故事。其中,移民和難民議題向來是JR創作關注焦點,他曾赴烏克蘭、盧安達與希臘等地的難民營拍照,藉此喚醒人們反思衝突、戰爭、飢荒和氣候變化所造成的生存困境。

2017年,JR造訪墨西哥城市特卡特,當年美國總統川普下令建設美墨邊界圍欄,他以巨大視覺藝術裝置回應這項決定,「Kikito」呈現一名孩子靠在圍欄上,偷窺另一邊圍牆城市。作品完成後,JR邀請美墨邊境數百位名眾共同聚餐,餐桌上印有一雙「夢想家的眼睛」。

JR不只用藝術為弱勢發聲,他也成立非營利組織「藝術能夠改變世界嗎?(Can Art Change the World?)」 ,藉由攝影、舞蹈、電影、創意寫作等藝術形式,走入社區接觸更多孩童、難民,用藝術來淨化與撫慰人心。

2011年JR啟動全球最大規模的群眾參與式藝術計畫「Inside Out」,在公共場域張貼大眾的黑白肖像,用「臉」向世界發聲,傳達所支持的價值。

至今已有超過150個國家地區、逾50萬人參與,這項計畫也來過台灣,2024年法國藝文盛事「外亞維儂藝術節」,以「Happy Together in Taiwan」之名展出,這項展演縱跨台灣6座市場、超過400人參與,讓國際看見台灣的多元文化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