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軼事】大師過年趣事多

文/齊夫 |2025.02.06
303觀看次
字級

文/齊夫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大千世界,無論販夫走卒或文化泰斗,升斗小民還是大師巨匠,都要過年,都要辭歲,只不過方式不同,各有千秋。

哲學大師胡適是個大忙人,連過年也不消停,一九三四年的除夕,一天之內就趕了四個飯局,還不包括推掉的幾個。即使如此,他還是堅持每年寫一首白話除夕詩,《新青年》第四卷第三期,曾發表過胡適一首〈除夕〉詩:「除夕過了六七日,忽然有人來討除夕詩!除夕『一去不復返』,如今回想未免已太遲……」此外,每年初三、初四,胡適夫人江冬秀會親自下廚做一道徽菜「一品鍋」,招待文化名流,吃過的都念念不忘,讚不絕口。

國畫大師齊白石過年,除了闔家團聚、拜壽賀年外,就是要畫畫送人。他常會在年前畫一些以鯰魚為題材的年畫,寓意吉祥喜慶,希望一年比一年過得好;畫一些類似傳統畫的〈歲朝圖〉,祈求吉祥如意、天長地久。此外,他還會在每年除夕夜畫紅梅和八哥,寄託對家鄉的無限思念。因為齊白石曾在家鄉的梅公祠居住,取名「百梅書屋」,於是便透過畫筆,想像自己化身八哥,在梅花簇擁下,與家鄉親人聊聊過往、敘敘家常。

京劇大師梅蘭芳過年,一般年節禮儀活動和常人無異。此外,他還要做三件事:一是潑墨作畫,畫一幅與過年有關的國畫,再配一首小詩,以為紀念;二是每到過年前,他都要出面組織唱義務戲,把演出收入分發給貧苦同行,周濟梨園子弟,讓他們度過年關;三是邀請京劇大腕在家裡聚會,各自獻藝,相得益彰也互相借鑒,頗有點戲劇界「小春晚」的意味。

文學研究大師錢鍾書,做學問全力以赴,即使是過年,也不肯稍有放鬆。錢先生過年既不給人拜年,也不受人拜年,都是在讀書、寫作中度過,別人以為未免過於勞苦,他卻甘之如飴。一次,一位文化名人前來拜年,錢先生只是從門縫裡探出半個頭,連連說:「謝謝你!我很忙!很忙!」然後很快就把門關上了。或許就是這樣的「不近人情」、惜時如金,他的學問才能做到爐火純青。

文學大師老舍過年喜歡熱鬧,曾在〈北京的春節〉一文中,用優美的筆調,描繪了老北京春節前後的日程、活動、吃食、禮儀、景觀。每年春節,他家的小院子都會舉辦猜燈謎活動,請左鄰右舍來玩,猜中的人還會得到一份小禮品,十分熱鬧。他任北京作家協會主席時,每年春節也會自費請一些作家一起吃頓飯,聊聊文學創作、談談新年規畫,觥籌交錯,氣氛和諧。

過年就是過錢,沒有錢,這年就不好過了。雜文大師魯迅,曾用一句話概括過年:「結帳,祀神,祭祖,放鞭炮,打麻將,拜年,『恭喜發財』!」某一年春節,魯迅因在年底得來一筆頗為豐厚的稿費,很是高興,所以對過年格外珍惜:「蓋如此度歲,不能得者已二年矣。」為慶賀「舊曆除夕」,由夫人「治少許菜餚」,特邀老友馮雪峰一同吃年夜飯。飯後,魯迅興致甚高,「買花爆十餘,與海嬰同登屋頂燃放之。」

大師過年,既有俗常之舉,也有獨特之處。從他們過年之種種,可見性情,見意趣,見追求,見境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