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已宣布免徵三大貨運業(汽車貨運、貨櫃貨運、路線貨運)及遊覽車業者下半年的汽燃費,但藍綠立委再加碼,連小客車、小貨車租賃業都納入,初審通過修法,讓業者永久免徵收汽燃費及牌照稅。
修正案經媒體披露後引發反彈,道理很簡單,就是豈有此理,把不載客的貨運也納入大眾運輸,實在荒謬;但提案立委認為,這是拚經濟的重要法案,我看了差點昏倒,即便是拚經濟,難道就可犧牲別人,成全自己?
修法後,政府一年將短收四十五億元稅收,而汽燃費收入九成以上用在道路維護,營業重車用路破壞路面最大,也用油最凶,卻不必繳稅費,這樣不等於自用小客車繳稅費補貼營業大車,合乎公平正義原則嗎?不正是犧牲別人,成全自己嗎?
其次,一般開車族用油少,修正案等於變相懲罰節能減碳者;何況,政府補助大眾運輸並沒有固定財源,再免徵營業車輛稅費,勢必排擠已捉襟見肘的大眾運輸財源,政府要從那裡擠出錢來?
可是,提案立委還批評交通部長毛治國審查時沒到場,也沒送來審查對案,不重視立委提案。
其實,對大眾運輸或營運困難業者伸出援手,無可厚非,但所有車主都是油價上漲的承受者,怎能獨厚部分業者?少數立委是代表「特定民意」,還是代表「最大多數的民意」?
行政院發言人史亞平對此講話了,表示在考量公平下,交通部認為並不適宜調整,且認為大貨車不屬公共交通工具;行政院還在研集資料,將和立委溝通政院的立場。話講得委婉,但拒絕的意思甚明。
我認為,根本之道還是要推動談論多年的「汽燃費隨油徵收」,尤其現在處於能源危機,政府應趁民意可用,順勢推動。汽燃費隨油徵收,符合使用者付費原則,而且用油愈凶付費愈高,更符合公平原則,最重要的是,還有節能減碳效果。
立委如果不能順應多數民意,不能隨時代潮流前進,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淘汰應可預期。
張國申(新竹市/科技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