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央今年元旦起要求觀光旅館業及旅館業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備品,北市《淨零自治條例》日前上路,比中央更嚴格,全面禁用一次性備品,業者要求多宣導,因此緩衝期延至今年底,違者明年元旦起才開罰,違者依法處三千元以上、一萬以下罰鍰並限期改善。官員指出,會觀察緩衝期情形,不排除再修條文,與中央同步。
環境部新規是旅宿業者不得主動提供梳子、牙刷、牙膏、刮鬍刀、刮鬍泡、浴帽等六種個人衛生用品,但可提供容量大於一百八十毫升的大瓶裝液態盥洗及保養用品;不過,如果忘了自行準備或臨時住宿時,有需求仍可向業者索取或購買。
法規不明 業者收費被抨擊
新規上路後,因有旅宿業以一、二百元出售備品包,遭消費者批變相漲住宿費,也更不環保,造成民眾對國旅厭惡,有「消滅國旅」意味,讓環境部忙於解釋。北市府《淨零自治條例》第十九條規定,轄內觀光旅館業及旅館業禁止提供一次性用品,比中央「不主動」提供更嚴,但剛上路就延後一年實施,被解讀政策轉彎。
台北市旅館公會理事長趙一任坦言,現行的政策是旅宿業者不主動提供備品,但是客人需要的話可以採收費或者免費,其實這些背後都是成本,「備品需要重新包裝、也增加櫃檯溝通人力作業成本;以往大量採購備品能降低成本,現在小量購買,價格提升,也是成本。」
有業者表示,中央法規不明確,業界有人收費,有人免費,但不是免費就會被抨擊。由於中央政策宣導不足,多數人誤以為是業者發起還有變相漲價的負面聲量,而且政策其實也衍伸出諸多成本,「環境部長拍影片宣導,不如直接發標語來的清楚。」
近九成民眾 自備衛生用品
國立嘉義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教授蕭至惠表示,國人已經習慣「旅館內什麼都有提供的套餐形式」,因此短期內,不管相關主管機關有無大力宣導,基於「由奢入簡難」的慣性,國人勢必有一段為期不短的陣痛期才能逐漸適應。
由於不少民眾不滿,甚至揚言抵制國旅。為此,環境部進行政策意向調查,發現近六成民眾會自備備品、近九成會自備個人衛生用品,若未帶個人衛生用品者,則有近八成願意買個別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