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綠色和平分析氣候通膨對於家庭支出的影響,其中氣候變遷加劇,導致蔬果因異常天氣事件產量減少和價格上升,使1個家庭過去3年必須多花將近7500元,呼籲政府擴大淨零投資政策,加速再生能源的發展。
極端熱浪 稻米漲50%
環境部表示,營建業、農業都是容易受到氣候影響的產業,但也因為和氣候連動,支出的價格會上漲也是自然的;家庭支出的增加是否屬於氣候通膨?還需要更嚴謹的計算才能確認。
歐洲央行合作博士Maxmilian Kotz指出,分析過去30年多個國家數據,確實發現高溫極端天氣會導致食品價格上漲,進而影響整體通膨,東亞因為極端熱浪,日本的主食稻米價格上漲50%、南韓的泡菜主食材白菜價格上漲70%,政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應該要加速再生能源發展以減低碳排放。
綠色和平表示,台灣自2022年起已連續3年CPI突破2%的警戒線,家庭的生活成本不斷攀升,根據過去3年主計處和經濟部資料分析氣候通膨對家庭支出的影響,發現氣候變遷確有影響。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方君維指出,政府一再宣稱要穩定物價,結果卻放任氣候通膨影響民眾荷包,目前政府的減碳和再生能源進度連年跳票 ,未來氣候通膨恐怕會更嚴重,建議政府應擴大淨零投資,並盡快提出氣候通膨對台灣經濟影響評估,並定期公布氣候通膨指數,讓各界了解潛在衝擊才能對症下藥。
理財專家「珊迪兔」曾采穎表示,現在1000元到市場真的買不到什麼食材,除了整體經濟環境問題外,其實氣候變遷也不知不覺影響到農業和畜牧業,氣候異常導致產量以及品質也相對推高生活成本,這更是對家庭整體財務計畫的挑戰。
教團:恐壓低生育率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黃聰智指出,2024年的新生兒數再創歷史新低,若生兒育女的成本因為氣候變遷的關係不斷提升,恐將使生育率愈來愈低,希望政府能夠重視這些看不見的生與養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