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哲思】淺談「人間三境界」

文/賽夏客 |2025.01.17
480觀看次
字級

文/賽夏客

人生有哪三種境界呢?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曾給出答案。

他在宋詞中攫取「尋」字為主軸,在《人間詞話》中提到,古今中外有傑出成就者,必經過三種境界,依序為:晏殊〈蝶戀花〉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劉永〈鳳棲梧〉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以及辛棄疾〈青玉案〉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一個境界,是尋找努力的方向,必須自己孤獨面對,沒有人可以替你決定;第二個境界,是咬緊牙根去築夢,儘管困境重重,還是要堅持不懈;第三個境界,是說人經過磨練後,胸襟豁達、視野開闊,終於理解所有外在追求都不如對自我的肯定。比如司馬遷,不惜忍受宮刑之恥,完成《史記》大作;又比如孫臏,雖遭受同窗好友龐涓之迫害,裝瘋賣傻,才得以完成《孫子兵法》。

美學大師蔣勳在《感覺宋詞》一書中,也特別闡釋了王國維的三種境界。他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來比擬「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即不論是山或是水,都要勇往直前。

再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解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來說明慘澹經營後,才會發現山外有山、水外有水,與當初所見絕然不同,世界是何等遼闊啊!

最後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來澄清「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真正意涵,終於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再汲汲營營於無止境的追尋。

回到作者本身來看:晏殊描述強勁的西風吹落綠葉,以「西風」代表一種壓力,「碧樹」則是生命的展現,譬喻仕途不順,身心孤獨寥落,爬上高樓釐清思慮,才能看清生命的目標;劉泳的詩詞,則代表為了夢想所付出的代價,即使艱辛的過程使得人消瘦了、心憔悴了,仍「終不悔」;最後由辛棄疾接棒,以前看重的功名利祿,都如曇花般轉瞬即逝,驀然回首,原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早已在內心深處守候著。

另外,有人把王國維的三境界延伸至第四個境界,以李後主的詞「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作代表。哲學教授傅佩榮對此做了解釋:「天上人間是說,以生命的每個當下來求自我安頓,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換言之,把人生從線性狀態的成長或變化,轉化成每一個當下都圓滿,即便再微小輕如鴻毛或須臾的短暫時光,也許都可以進入到『一砂一世界,剎那即永恆』的體會吧!」

唐代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或可做為總結上天賦予人類生命的意義,祂從來不給人們方向或目標,必須靠自己去尋夢、築夢,最終才能圓夢。「人間三境界」便是如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