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百年水災 維也納防洪有術 |2025.01.14 語音朗讀 104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奧地利的鄰居捷克,也遭受波瑞斯風暴的摧殘。圖/法新社奧地利新多瑙河(圖左,較清澈)平時由水壩封閉,形成類似滯洪池的空間,洪水來襲前水壩會開啟,渠道便可持續3到4天引入流水,減輕多瑙河(圖右,較混濁)的壓力。兩河中間為人造的多瑙島。圖/取自網路研究顯示,堤防實際上會增加整體風險,因為它會給人一種錯誤的安全感。圖為一名行人在暴雨中觀看水位高漲的維也納河。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隨著氣候變遷加劇,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和強度正在增加,全球各地正面臨更頻繁且更嚴重的洪水威脅。西班牙瓦倫西亞自治區去年10月底,短時間降下一年份雨量引發毀滅性洪災,導致200多人死亡;去年9月波瑞斯風暴(Storm Boris)襲擊中歐與東歐,也引發百年一遇的大雨洪災,多國引發洪災累計至少17人喪命、數人失蹤,但有座城市卻能倖免於難──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在5天內,降下全月平均降雨量的2至5倍,不過全市只撤離15棟房、約10人受輕傷。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原來,背後是奧地利政府每年投入約6000萬歐元(約新台幣20億元),打造有效防洪管理系統抵禦大量洪水,現已看見成效。開發防洪渠道 減輕河流壓力維也納工業大學水資源系統中心主任兼水文學家布洛舍(Gunter Bloschl),曾協助制定奧地利洪水風險管理策略,他表示,過去數十年,奧地利在防洪管理上投資不少,政府估計每年投入約6000萬歐元,「因為我們在2002年和2013年經歷兩次大洪水」。根據官方評估,這兩次大洪水共計讓奧地利造成災損超過38億歐元(約新台幣1282億元),就這波瑞斯風暴來看,每年的防洪投資花得值得。這套策略包括定期演練應急措施,例如部署移動式防洪牆,以及更準確的預報系統。這並不表示這套防洪系統能完全避免災情,像維也納河河水暴漲、湧進地鐵軌道,導致公共運輸中斷,但布洛舍說,「我們發現一切都值得,避免的損失遠高於防洪投資,是成功的範例」。這套數十年前開發的防洪系統,可應付每秒1萬4000立方公尺的洪水流量,布洛舍說:「相當於5000年一遇的洪水。」因為上次發生這種大洪水要回到1501年。波瑞斯侵襲期間,約每秒1萬立方公尺的水流經維也納河道,還在容量以內,「但如果沒這個系統,維也納會出現大片淹水」。維也納防洪系統的基石之一,是結合一座人工打造的「多瑙島」、「新多瑙河」防洪渠道。新多瑙河平時由水壩封閉,形成類似滯洪池的空間,平日作為戶外休閒活動去處,洪水來襲前水壩會開啟,渠道便可持續3到4天引入流水,布洛舍說,「這樣可減輕維也納主要河道多瑙河的壓力」。過去數百年來,多數河流氾濫時形成的低平地區,也就是「氾濫平原」,能讓洪水安全地流泄,如今,隨著人類活動增多、土地利用改變,這些「天然防洪系統」失效。布洛舍說,1899年維也納經歷一場大洪水,「當時有近1000平方公里的氾濫平原,能攔住大量水流,如今這些平原已不復在,因此同樣的降雨量會讓更多水注入多瑙河」。 氾濫平原風險高 20億人要當心矛盾的是,雖然水壩、堤防和其他屏障能抵禦洪水,但長遠來看,堤防實際上會增加整體風險,因為它會給人一種錯誤的安全感,讓人低估洪水的風險,這種現象稱為「堤防效應」(levee effect)。布洛舍表示,「維也納是堤防效應的好例子」,當愈多人遷入氾濫平原,預期的損失就會愈大,不過「水岸第一排」住宅區又很具吸引力。研究顯示,全球約有20億人定居在氾濫平原,研究也顯示,人們對洪水風險記憶力很短,洪災發生後,大眾對洪水危險及如何因應的意識會急速提升,但之後迅速下降;估計每8名歐洲人,就有1人住在易受洪水侵襲地區,布洛舍說:「預測這種情況將會持續下去。」 前一篇文章 台積電高雄2奈米廠 可望本月試產 下一篇文章 洛杉磯野火難控 恐成美財損最嚴重天災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3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4【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5【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扮熊人偶太可愛 防熊宣導片失焦2025.10.2908終結350年傳統 英刑事庭律師免戴假髮2025.10.2909搭滑板從22樓躍下 時速飆破百公里2025.10.2910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界大賽道奇2連霸 21世紀首見習李會加強中韓戰略溝通 促北韓重返對話APEC慶州宣言 聚焦AI、人口挑戰習近平見高市早苗 籲日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輝達攜南韓 打造主權 AI 基建習川會沒談台灣 美降關稅、陸暫停稀土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