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約四分之三女性有生理痛困擾,但多數吃止痛藥解決,或害怕內診,僅進行超音波檢查,找不出病因就置之不理。醫師指出,超音波不能取代內診,因為超音波無法查出軟組織侵犯的子宮內膜異位,也看不出粘黏程度;有嚴重經痛、經血過多,或是經期間,身體各部位出現不明疼痛的婦女,一定要做詳細檢查,不要排斥內診,以免延誤治療黃金時間。
二十九歲的於小姐生理期除了經痛,還深受便秘所苦,多個婦產科醫師都找不出原因,其腫瘤指數高達七、八十,但卻找不到腫瘤,且七天要掛一次急診通便,最後他只好接受腸胃科醫師的建議,將大腸和部分小腸切除。
腸切除後,便秘解決了,但卻變成一天拉肚子幾十次,難以忍受的經痛也未改善,過年前經過醫師內診才確定,於小姐的病因是「深部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指出,於小姐子宮內膜異位的病灶已穿透陰道和直腸壁之間的中隔組織,陰道後壁才會有嚴重壓痛。他說,子宮內膜異位症侵犯部位廣泛,包括大腸、膀胱、卵巢、氣管、腦部等,患者通常會經痛、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血便等困擾。
醫師表示,子宮內膜軟組織會透過血液、淋巴「跑」到身體任何部位,曾有病人的病灶在氣管或牙齒,月經來時就咳血、齒齦流血;也有內膜組織轉移到手術刀疤上的案例,該名病患在經期時,刀疤就會疼痛或出血,加上超音波不易照到子宮內膜腫瘤,因此診斷不易,目前內診是較可確診的方法。
醫師說,家族史與子宮內膜異位症也有關係,如果母親、姊妹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罹患比率比一般人高五到十倍。醫師提醒,子宮內膜異位類似癌症,都是進行式的,會復發、會轉移,愈早發現,治療效果愈好,婦女若有家族史,或是強烈經痛找不出原因、經痛程度隨年齡變嚴重、經期間有不明出血,就應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