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AI(人工智慧)在全球股市發光發熱2年,今年仍將會是股市要角之一嗎?法人提醒,投資人不可小覷AI革命浪潮,相關應用即將進入加速期,只不過,AI的獲利成長性已不再巨大,成長幅度已不若以往。
綜觀過去2年,美國標普500指數漲幅,近3分之2來自美股7巨頭(MAGA 7),這7巨頭分別是Alphabet、亞馬遜、蘋果、Meta、微軟、輝達、特斯拉。
分析AI投資階段,投資界將過去2年列為AI發展的初始階段,著重於基礎建設,例如採購大量伺服器建立數據中心;今年起,企業開始大量採用AI軟體提高生產效率或降低成本,AI軟體有表現機會。
AI客服系統 今年恐取代員工
投資主管指出,2023年的AI Agent(AI代理)比較像是助手,會收發郵件、自動回覆郵件、安排會議,但它無法完全取代一個人的工作內容,也就是說,雇主花錢買AI Agent軟體,不能取代員工。但是,今年起,這種情形將大為改觀。
投資主管表示,去年下半年起,市場推出的AI Agent軟體,應用在客服系統上,已可有效回應9成以上的問題,類似的軟體應用可衍生更多商機,例如,應用於軍事國防、醫療體系等。
中國信託基金經理人唐祖蔭指出,雖然AI引領美股連2年大漲逾20%,今年的產業聚焦仍是AI,「AI技術的突破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版圖,這不僅是短期的市場熱潮,更代表一個全新經濟時代的開始」。
雖然華爾街對日前剛結束的CES(美國消費電子展)反應冷淡,但從科技大廠發表的新產品內容,提醒投資人不可小覷AI革命浪潮。富蘭克林投顧指出,新產品中有許多都是為了AI時代的算力、提升生產力、使用體驗所設計,例如輝達發表Thor自駕運算平台與Isaac Groot機器人模擬平台,超微、英特爾也發布新一代晶片,適用於商用AI PC或遊戲與內容創作,顯示AI影響範圍已擴及於工業、汽車、遊戲、數位媒體領域,預期未來AI應用將愈來愈廣。
開發人形機器人 台廠拚當關鍵角色
科技發展進入新篇章,人形機器人正以「明日之星」之姿站上舞台,台灣企業憑藉在半導體、精密機械和AI領域的強大實力,躍躍欲試想成為這場技術競賽中的關鍵玩家。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以及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3位重量級人物近期不約而同提及人形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潛力。黃仁勳表示,輝達正全力打造完整的AI人形機器人平台,要將這個技術推向產業應用的新高度。馬斯克甚至大膽預測,「2040年全球將有100億具的人形機器人」,比目前全球人口還多。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指出,隨著AI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多功能機器人應用將愈來愈廣泛,並對各行各業產生深遠影響。他強調,台灣的半導體技術、軟體設計及精密機械實力,將使台灣能夠在多功能機器人的開發中扮演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