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農業部動物保護司日前召開修正「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研商會議,擬新增九百五十五個物種列入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包含狐獴、眼鏡凱門鱷、鱷龜等,引發相關團體不滿,有飼主更計畫在周日發起靜坐抗議。農業部強調,還在討論階段,有共識物種才會優先實施。
台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表示,大多數專家委員均同意部分物種具有公共安全或動物福利風險,但伴隨風險存在應進行的是風險管理與飼主責任教育,而非直接禁止飼養。動保司將某些已具有市場規模的物種納入禁養名單,只會造成更多地下貿易和非法飼養案件。
台灣兩棲爬蟲動物協會理事長謝東穎表示,此案對寵物業界、飼主等影響很大,一但上路,恐導致寵物棄養潮。
動保司長江文全表示,風險分級管理措施尚在討論,後續會與更多專家學者、飼主社群團體交換意見,有共識物種才會優先實施;而現有飼養者在完成申報後仍可繼續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