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有感於瓊瑤女士辭世的生命 省思與對大眾的衷心建言(五)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榮譽教授) |2025.01.05
553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榮譽教授)

對瓊瑤遺書的分析與對大眾的建議(續)

在上周的文中,我對瓊瑤遺書的分析,談到「瓊瑤對此生的自讚」,承接上周的內容繼續如下:

2. 瓊瑤對此生的自讚(續)

瓊瑤的這一生如此精采,為什麼就沒有想到來生呢?實在可惜!實在遺憾!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呢?還是聰明一時,糊塗一世呢?

來生?一定有人會說:看不到啊!我說:是嗎?好!那我們先不說來生,就說今生好了,也有很多人看不到(今生的)未來呀!你怎麼說呢?另一方面,古今中外,也有不少人能夠高瞻遠矚,洞燭機先,預測未來,你又怎麼說呢?

就算我們目前不知道有沒有來生,也看不到來生,我們就不能好奇、追究、探索一番嗎?有關「前世」與「來生」的問題,這是千古以來的謎題與奧祕,古往今來,難道就不曾有人深入思考、研究、探索嗎?當然有!而且還層出不窮,與時俱進,從古到今所累積的研究、探索成果,遠遠超過我們的認知與想像!就看我們願不願意面對及接受三世生命的實相。

英國詩人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一七八八年一月二十二日〜一八二四年四月十九日)在他的經典之作《唐璜(Don Juan)》中有一句名言:“Thuth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 ”(真實比小說更離奇),這句話可以應用在三世生命的探索上,三世生命的實相遠遠超出你我的想像。如今資訊網路那麼發達,我們可以透過網路搜尋到有關「死後生命」或「生命不死」的資訊,而找到非常豐碩的研究成果,諸如:瀕死經驗、催眠治療、兒童自發性前世回憶等等,在在顯示我們的靈性生命是跨越三世的。

就是因為「生命是永續的」,所以我們對於「生命的經營」也應該要永續,換言之,我們要將生命經營到未來,也就是要預先規畫未來下一世生命的方向與去處,就如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一八六三年七月三十日〜一九四七年四月七日)所言:「假如我們無法將一世生命中所累積的經驗運用到下一世的話,工作是徒勞無用的。」

此外,瓊瑤所言「生命的美好,就在於能愛,能恨……能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活得轟轟烈烈」,這段話讓我有一種「飽漢不知餓漢飢,新人哪管舊人淚」的感覺,所以我要再補充一個觀點:能夠像瓊瑤那樣的生活,她自許為是一種「生命的美好」,但是那要感謝諸多的因緣條件,讓她生活在台灣這個和平穩定的社會,才能夠如此「浪漫」,有什麼好炫耀的呢?如果她是身處於當今的阿富汗、烏克蘭或巴勒斯坦,那麼她的生命還能夠如此「美好」、如此「浪漫」嗎?

3. 瓊瑤對於生命終點的期望

瓊瑤說道:這是我的願望,「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也是最後一件「大事」。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後的大事「作主」。

又說道:注意,我「死亡」的方式,是在我生命的終站實行的!年輕的你們,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一時的挫折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練」,希望你們經得起磨練,像我一樣,活到八十六、七歲,體力不支時,再來選擇如何面對死亡。但願那時,人類已經找到很人道的方式,來幫助「老人」們,快樂的「歸去」!

唉!瓊瑤的這兩段話充分顯示出她對於「生命」與「死亡」的嚴重迷思與誤解,更為嚴重的是,她還以「一己之見」誤導眾生,令我感慨萬千!

「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也是最後一件「大事」,這兩句話沒錯,然而「死亡」並「不須要」也「不必然」就是「慢慢枯萎凋零」。就如我所說的,真正能夠往生佛國淨土,上生天國樂園,或者乘願再來娑婆世界,都是在我們活著的時候,就瀟灑地拋下、捨棄老朽衰敗的肉體,而跟隨佛、菩薩(或耶穌基督等聖靈)往生去了,絕對不是等到肉體死掉了以後才去的。所以瓊瑤根本就不須要聽天由命,也不須要拖到慢慢枯萎凋零,所以也就不須要「作主」自我了斷。

瓊瑤一方面勸誡年輕的讀者,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打擊,而輕易放棄生命(亦即自殺);另一方面卻又說,等到活到八十六、七歲,體力不支時,再來選擇如何面對死亡(也就是自殺),這不是很矛盾嗎?問題的癥結就在於瓊瑤看不到「生命的未來」,也看不到「未來的生命」,她只想要「結束」眼下「慢慢枯萎凋零」的生命,而從未想到要開展未來續起生命。她還妄想將來人類能夠用「安樂死」的「人道方式」,來幫助「老人」們,快樂的「歸去」!真的是以盲引盲,莫此為甚!我不得不公開撻伐與批判!(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