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三十四歲干小姐懷第三胎時,三個月就覺得喘,末期胸悶不適,緊急剖腹生產,因昏迷、血尿、呼吸急促轉到台大醫院,醫師懷疑是罹患較罕見的肺動脈高壓,經過靜脈注射、口服藥物治療,在加護病房住了三個月,目前生活已可自理。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徐紹勛表示,肺動脈高壓(PAH)是多重病因的血液流動異常,好發於三十到四十歲女性,懷孕是誘發因子。
肺動脈高壓症狀為呼吸急促、氣喘,但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通常在從事一般活動也會氣喘吁吁時才會考慮就醫,但肺部X光、心電圖檢查不會有異狀,以超音波檢查時會發現心臟比較肥大、無力,需以右心導管檢查才能確認患者是否罹患肺動脈高壓。
徐紹勛說,肺動脈高壓通常由先天性心室缺損、紅斑性狼瘡等其他疾病誘發,但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致病原因不明,且好發於適齡生育的女性,女性罹患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比例約為男性的九倍,醫界懷疑潛在病因可能與婦女懷孕、家族遺傳、基因缺陷等因素有關,台大收治年齡最小的病患,目前六歲多,一歲六個月就發病。
近十年肺動脈高壓已有藥物問世,用於治療陽萎的威而鋼也可用於治療嚴重肺動脈高壓。台大收治的四十多例病例中,有半數服藥後回到工作崗位。
徐紹勛表示,肺動脈高壓目前只能控制無法治癒,但能有效緩和病況惡化程度,愈早發現愈早用藥愈好,若有不明原因、經常性的感到累、喘不過氣,最好及早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