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她」的事,只有河知道─張翎

文/湯崇玲 |2024.12.23
197觀看次
字級

文/湯崇玲

有一條河穿出腦頁層層疊疊的皺摺,匯集那些細瑣的聲音、影像、隻字片語、斷片般的故事,這裡一點、那裡一點,一條哭著的淚河。

那條嚶嚶哭泣的河,收取了女嬰們在浪花覆蓋住口鼻前奮力在世上留下的最後聲音,淚河也收取了演講廳裡人心中的淚珠。當講者說「我們的性別是尊貴的」,姐妹們的眼睛突然紅起來,因為從來沒有人說她們的性別是尊貴的。她們的阿嬤、她們的母親,總是讓她們以為自己是多出來的,於是她們必須竭盡心力證明自己的價值。

現居加拿大的華裔作家張翎指出「她的事,只有河知道……」,然而河水守口如瓶,犯了話癆的作家就代替河,一一述說她們的事。

第一次看張翎的作品是《勞雁》,分明是搶著時間看完的,闔上書後竟有點失望。作為一個二戰時遭受日軍蹂躪的女性,阿燕實在太完美了,聰明、美妙、睿智、勇敢,甚至寬容,我以為不真實。

那麼,我期待看到什麼樣的女性故事?不由自主地繼續翻開一本又一本張翎的小說。

七歲的小女孩可以多倔強呢?〈餘震〉中的小登,因為母親在唐山大地震中選擇救弟弟而犧牲她,死裡逃生的女孩寧可被收養也不肯回家,寧可吃苦還錢也要與意圖性侵的養父撇清關係。她哭不出來也睡不著,漸漸失去跟丈夫和女兒親密的能力,餘震不斷在生活中迴響。直到再次歸回故土,聽到久違的母親呼喊命名為「紀登」、「念登」的姪女、姪子,乾枯的眼眶終於流出結凍多年的淚水。

張翎很清楚女人若是要成長,不能不離家,但也不能不回家。〈廊橋都知道〉裡,因謊言被騙進窮鄉僻壤作媳婦的李月嬌,由於貧窮和婆婆苛待,兩次逃離惡土。第一次,肚裡的那塊肉狠狠抽了她一下,把她抽醒;第二次,她預備好要死,準備走到一個再也走不動的地方把自己投入河去,但是河拒絕了她,肚子裡剛剛成形的生命像是天意一樣讓她再次回去。

日子難熬,但她已經不是出走前受虐的兒媳。她用新生命慢慢熬日子,名正言順地熬成阿貴媽,甚至能夠善待兒子阿貴的越南妻子阿珠。因為阿珠的謊言,讓她看到了自己與家人的連篇謊言,於是婆婆可以寬容媳婦,一家子都可以安居。

河水照亮了人心,就像《流年物語》中向來被完美丈夫保護寵愛的全力,到頭來卻發現真相是那麼殘酷又庸俗──丈夫在另一個國度、另一個城市,一直都有著另一個家。塞納河雖沒看到她無知時的懵懂,卻「見證她在清醒時的痛楚,還有清醒之後的再度清醒──那是痛上加痛」。

然而,清醒的疼痛讓人丟掉糊塗,這是成長的必要之痛。全力不把自己扔入水中,她奮力把丈夫送的三色金卡地亞戒指丟入河中──對塞納河來說,這戒指只是一個「昂貴的垃圾」。

張翎期待女性柔韌似水,因為只要存活下來就是勝利。她的眼睛看過濃重的黑暗,因此固執地用頭去撞這堵花崗岩般硬實的黑暗之牆,「或許有那麼一瞬間,牆有裂縫,可以透進光。這樣的希望,挫傷了我小說的力量,但誰能忍得住不希冀溫暖、不希冀光亮呢?」這是阿燕之所以完美的因由,我接受。

與河面對面相望,滴滴珠淚嗚咽著沉入溫暖河床,因為被聽到、被知道、被理解,終於安息。水面另有粼粼波光,那是盼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