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堪為友】兒時記憶的酸豆

文/德禪 |2024.12.22
577觀看次
字級
酸豆樹的花苞 圖/德禪
酸豆樹的羽狀複葉 圖/德禪
酸豆樹的植株 圖/德禪
酸豆樹的果莢 圖/德禪
酸豆樹的小花 圖/德禪
酸豆樹枝端的花序 圖/德禪
酸豆樹的果實莢果 圖/德禪
酸豆樹的羽狀複葉呈互生排列 圖/德禪
酸豆樹的主幹 圖/德禪
酸豆樹的種子 圖/德禪
酸豆樹羽狀複葉傍晚時小葉合攏起來像睡眠 圖/德禪

文/德禪

常綠喬木「羅望子(Tamarindus indica)」是豆科酸角屬的唯一物種,原產於非洲的熱帶地區,果實俗稱為酸豆、酸角、九層皮果。明末清初,張自烈撰《正字通》第十卷中即有紀錄,台灣則自19世紀末才從印度引進。

酸角株高逾15公尺,主幹粗壯而高,樹皮灰黑色;幼枝表皮略帶紅褐色,老株具不規則粗裂紋,枝條下垂。當成作物時,常被修剪,以方便採收果實。樹幹的邊材為淡黃色,而心材呈深紅色且堅硬。偶數羽狀複葉,具葉柄,互生;長橢圓的狀線形小葉有8至20對,外觀為:全緣,柔軟,缺柄,葉基歪斜,葉端鈍,葉表綠色,葉背帶白粉,小葉於夜間閉合。

其黃色小花於5月下旬至9月中開花,與新葉同時,為總狀花序,著生於幼枝頂端葉腋或老枝側面葉痕處。黃褐色苞片2枚,早落;倒圓錐狀花萼筒,先端4裂,粉紅色裂片呈長橢圓形,花瓣5枚。雄蕊合生成雄蕊筒,花葯丁字著生;雌蕊與花萼筒合生,花柱細長絲狀,柱頭頭狀。授粉後結圓筒狀莢果,先端有短尖喙,幼果綠色,成熟時轉為黃褐色或棕色,光滑,果皮薄脆;黑褐色至暗紅色的種子6至12枚,各包裹於柔軟褐色果肉內,黏稠狀果肉微酸,種皮有光澤。酸角的果肉可食,是很多人的兒時記憶;但自然掉落的莢果,果肉大多已經乾扁,甚至長蟲,不宜取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