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榮譽教授)
瓊瑤自殺事件影響所及的兩大隱憂與隱患
在上周的文中,我引述了瓊瑤自殺後的一些媒體反應,其中含藏了兩大隱憂,讓我深感不安,若不加以釐清、駁斥與辨正,影響所及,未來恐將後患無窮。其一是,不少社會大眾與藝文界人士都過度美化了瓊瑤的自殺;瓊瑤在她的遺書中說她自己已經「翩然」地化為雪花飛去了,要她的朋友知音們,不要哭,不要傷心,不要為她難過;令許多讀者感慨,瓊瑤連自己離世的方式,都是那麼的「瓊瑤」,都充滿了她作品中的詩情畫意,因而都十分認同乃至嚮往她的「翩然離去」,甚至於有讀者將來也有意追隨她的那種「瓊瑤式翩然」。
而藝文界的人士在紛紛哀悼之餘,竟然還有人讚揚她「教會我們如何愛,又如何掌握死亡」,簡直是將瓊瑤的自殺辭世,奉為一種典範。實在令我非常擔心、憂慮,這種錯誤的生命認知與言論,無形中不知將會蠱惑、荼毒多少無辜生靈群起效尤!
其二是,竟然有醫師指出,自殺與「安樂死」不同,雖然呼籲大眾不要過度美化「翩然離去」的描述,但是卻強調應正視「安樂死合法化」的推動與進展。該醫師指出瓊瑤的自殺與「安樂死」有本質上的區別,認為將瓊瑤的自殺行為與「安樂死」混為一談,會誤導大眾對「安樂死合法化」議題的理解。該醫師居然錯誤地將「安樂死」等同於「醫療協助下的死亡」,還表示台灣應更積極正視「安樂死合法化」的推動與進展。這等於是藉機為「安樂死合法化」鋪路,極度嚴重地誤導社會大眾,令我極為驚訝,同時也深感不安。
雖然此一問題非常嚴重,但非這一系列的討論主題,我會另外為文專題討論。
適逢彌陀法會之期,為瓊瑤設立超薦牌位,為做不請之友
上周末,連續三天我走訪了三座道場,上周五(十二月十三日),我應邀到高雄普賢寺的彌陀法會,擔任下午三支香的主法和尚及開示;周六(十四日),又到台東日光寺專題講座,講題為:人間佛教瀟灑去來的心法祕笈:生命的永續經營之理念與實修,隔日也是彌陀法會;周日(十五日),再到三峽金光明寺的彌陀佛七法會,擔任下午一支香的主法和尚及開示。
我在那三天的法會開示以及演講當中,都提到了瓊瑤自殺的事件,我實在不忍心苛責瓊瑤,也體諒她的苦衷,其實她可以有更好的生命選擇與行動,但是卻作了不良與錯誤的示範,很可惜、也很遺憾。
也是機緣殊勝,正巧三座道場都適逢彌陀法會之期,我就分別請三位住持:普賢寺知貫法師、日光寺慧是法師、金光明寺有果法師,特別為瓊瑤(陳喆)立一個超薦牌位,陽上就屬名:眾讀者。瓊瑤在她的遺書中說,她不知道「人類有沒有靈魂」,維基百科則說瓊瑤是堅定的無神論者,她在晚年多次表達了對宗教的尊重,但始終拒絕任何形式的傳教或宗教儀式,可見瓊瑤本人沒有任何宗教信仰。
儘管如此,我在開示以及演講當中,仍然呼籲參與法會及聆聽講座的大眾,都能為瓊瑤做不請之友,誦經、念佛回向給她,祈願她在未來世,能夠有機緣聽聞佛法,開解她生命中的疑團。
瓊瑤遺書的分析
瓊瑤在自殺辭世之前,留下了一封八百餘字的遺書,文中提到「翩然」五次,「瀟瀟灑灑」兩次,「自主、自在、自由」的「飛翔」一次,看似豁達瀟灑,其實不然,其中有不少相互矛盾之處,例如她說:「為了讓我的靈魂,也能『翩然』,大家為我笑、為我高歌、為我飛舞吧!我在天之靈,會與你們『共舞』的!」卻又說「她不知道人類有沒有靈魂」,這不是很矛盾嗎?以下就瓊瑤遺書的內容,提出一些分析,供各位讀者參考及思惟。
1. 瓊瑤對生命過程的認知與怨懟
瓊瑤說道:上蒼對於生命的過程,設計得不是很好。當人老了,都要經過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醫院、治療、不治」的時間,這段時間,可長可短,對於必將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萬一不幸,還可能成為依賴「插管維生」的「臥床老人」!我曾經目睹那種慘狀。我不要那樣的「死亡」。
客觀而言,瓊瑤對於「當人老了」之後,所可能遭遇到的「悲慘淒涼晚景」之顧慮與擔心,也並非沒有道理。的確在當今的社會,確實有很多老人不幸淪落到那樣的悲慘情境,但那也只是現象之一,而且有其個別相對應前因後果,並非必然的結局,不能一概而論。這顯示瓊瑤對於生命過程的認知是有偏差的,所以會產生一種錯誤的怨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