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雯茜
近百歲,勤儉一生的婆婆,近日功德圓滿走完人生旅程。家人在悲慟不捨下,其實還有鬆了口氣的感覺:一來是覺得高齡失智失能臥病在床,依靠鼻胃管和尿管近半年的婆婆解脫了;二來覺得為人兒媳晚輩的我們,在精神壓力上和聘僱外籍看護等花費上也得以緩解了。也許依照傳統觀念,多數人會覺得這種想法真是不孝,甚至大逆不道,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畢竟,只有經歷過,才知箇中滋味。
在慌張無措張羅婆婆往生諸多禮儀事項時,幸運的是遇到不錯的商家,教導告知許多儀式。在我們詢問下,才知道許多傳統習俗隨著時代進步已漸改變,無須拘泥繁文縟節,重要的是慎終追遠的心意不變。自己問心無愧就好,至於人生百態,其他子孫如何表態,一切就隨緣吧。
日前整理婆婆衣物,因她生前從事裁縫師工作,自己做了許多時髦洋裝和家居服,但我們身材不同,除了留幾套當作紀念和我能穿的,還有贈送給外籍看護的,其餘的則忍痛割捨,置放社區二手衣回收箱,供他人再利用,也因而感觸良多。自己身為上班族,衣物其實也甚多,平日應少買,多多斷捨離,免得物滿為患。
至於之前向慈善團體申請的二手電動床,也去電請他們再轉贈給需要的人,剩下未用的乾淨成人尿布,則在住院時詢問院方,感謝他們願意收下,提供給弱勢人士使用。輪椅和拐杖等東西送給需要的先生哥哥,讓東西找到新主人,發揮價值,物盡其用。
婆婆和外籍看護之前居住的和室,整理完後發現空間甚大,勤練瑜伽的女兒可以善用,累了還可以休憩片刻。孩子一點也不忌諱,因為之前都是婆婆照顧她們,她們和婆婆很親近呢!在婆婆失智的晚年,我的女兒們還常抽空陪伴,逗樂阿媽。
之前婆婆掌中饋,平日拿手的麵線湯和米粉炒、清明節的春捲、端午節的粽子,不及細數,她用心料理幸福甘美滋味,讓家人戀戀不忘。愛乾淨的她,晚年臥病在床,尿騷味、粥糜味、呻吟聲、咳痰聲,在在充滿人生衰老殘敗況味。人猶花木,今昔榮枯對比,生老病死歷程如走馬燈,一幕一幕交錯閃現,不禁令人唏噓不已!往日天倫時光也將隨這些味道消逝嗎?我自忖這難以回應的問題。
我們夫妻已過花甲之年,婆婆離開後的日子彷彿展開我們的第二人生。人生歷練多一點,心情看開一點,為自己設想多一點,為自己多活一點……嶄新生活正等我們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