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陳道明 聚焦當下 腳踏實地創作精品

文/記者王君璐  |2024.12.15
488觀看次
字級
黃渤(左二起)、成龍、陳道明、吳京於2019年出席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在紅毯儀式上。圖/新華社
陳道明看來,文藝工作的魅力、職業的動力就是不斷創新、向「高峰」攀登。圖/新華社

文/記者王君璐 

聽到有人說「陳道明是中國大陸演員界的『長跑冠軍』,塑造了很多精采的銀幕形象」,陳道明搖搖頭,淡淡地說:「哪裡是什麼『長跑冠軍』,不過是年頭長,一幹就是五十多年。也沒多少優秀作品,大多是『平原』,只有幾部能入觀眾法眼。」

一九七○年代初,中學生陳道明趕上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到學校招生。「既沒唱過歌,也沒跳過舞,甚至沒參加過學校宣傳隊」的陳道明,被推薦參加面試,「誤打誤撞」踏上演藝路。

他至今都對「第一課」記憶猶新。「剛入行,讀的第一本文藝理論書籍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印象非常深,是一個白皮書,封面印著紅字。」陳道明回憶說,這是當時文藝創作的首讀書、必讀書。

「我曾為演好一部十五分鐘的獨幕話劇,在鋼鐵廠扎根四個月。每天往鋼爐裡扔炭,跟工人一起三班倒。」陳道明說,類似的節奏在當時很平常,一年中有半年待在農村、部隊、工廠,和大家吃住在一起。「體驗生活就要動真格,演什麼題材,就得去什麼地兒!」

產業快速發展缺少高峰

近年來,中國大陸電影產業快速發展,銀幕數量、電影產量逐步攀升。「整個行業都很努力,人員素質、職業規範、職業精神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陳道明說。

受短影片、網路直播、微短劇衝擊,電影產業面臨觀眾減少的挑戰。「娛樂的門檻低了,觀眾的眼光高了,全世界電影產業都不景氣。」陳道明說,但縱有千百個理由,最根本的還是創作者自身。「如果簡單重複,沒有創新,創作者的想像力還沒超過觀眾,角色一張嘴就知道結尾,觀眾自然不喜歡。」

面對衝擊和挑戰,創作者怎麼辦?陳道明說,歸根結底還要創作出貼近人民的好作品。「目前電影題材和類型還不夠豐富,對千滋百味的人間煙火挖掘得還不夠、表達得不準確。關鍵還是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反映當代普通人的喜怒哀樂。」

熱愛生活拍好明天的戲

陳道明認為,高水平創作需要靜下心來體驗生活。「不僅有行動上的體驗,而且要揣摩人心。」

「很多我合作過的青年演員都很優秀。誰都年輕過,都會有心浮氣躁的時候。一定要沉下心,增加生活和職業的體驗感,豐富的閱歷是創作的保障。」陳道明說,文藝要塑造人心,創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包括編劇、導演、演員等,都要有職業約束和良好的文化自覺,才能鍛造精品。」

面對小手機會不會取代大銀幕、電影會不會消失的擔憂,陳道明認為,應該排除雜念,聚焦當下,腳踏實地創作精品。「十年、二十年後電影市場如何變化,很難預料。創作者應該趁著社會氛圍寬鬆、市場形勢不錯,專心把明天的戲拍好!」

在陳道明看來,文藝工作的魅力、職業的動力就是不斷創新、向「高峰」攀登。「要永遠熱愛生活,以生活為師,創作多采的『高峰』。」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