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在東北亞圍堵中國大陸和北韓的策略,最主要仰賴與日本及南韓的三方聯盟。南韓總統尹錫悅上台後改採親美日的外交及國防政策,大大解決華府長久以來對日韓關係不睦,使其圍堵策略出現破口的擔憂,但戒嚴事件已破壞美方的如意算盤。
綜合美媒報導,尹錫悅引發這場鬧劇後,美日官員都忙著釐清為何他會做出如此令人震驚的獨裁舉動。這場國內政治的混亂可能危及美日在太平洋的三方聯盟。美日持續在太平洋加強關係,以對抗大陸和北韓,但現在正值三方同盟最脆弱的時候。
南韓明年可能發生新的政治轉變。分析家認為,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有可能接替尹錫悅成為總統,這將改變南韓目前的外交政策立場。澳洲國立大學學者羅倫.李察遜提到,若由共同民主黨執政,南韓不特別靠攏中美任一方的可能性更高,並淡化美日韓三方安全合作的重要性。
對南韓國會十四日通過總統尹錫悅彈劾案,日相石破茂當天表示,無論該案是否表決通過,日韓關係重要性並未有任何改變。
北京尚未對該案表決置評。但對尹錫悅十二日全國演說時指控南韓一年來發生多起疑似共諜的「中國間諜論」,南韓外交部十三日表示,無論其國內局勢如何變化,將持續推動韓中關係發展。大陸外交部同日回應,中韓關係穩定發展,符合雙方共同利益。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對台灣等亞洲國家的經濟影響將分三階段,分別要留意金融市場波動、外資對亞股失去興趣,以及美中韓關係改變後的亞洲政經情勢,台灣應該如何面對。在南韓政局動盪之際,台灣半導體產業能否拿到轉單?產業分析師認為,不用太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