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嬉遊記】節目企畫李佳怡 創意幕後推手

文/跨界真人圖書館 |2024.12.13
147觀看次
字級

文/跨界真人圖書館

擔任電視節目企畫已十七年的李佳怡,從世新大學廣電系畢業後,憑藉熱情投入這個充滿挑戰的領域。她坦言,剛入行時工作繁瑣,也常和脾氣火爆的導播合作,導致壓力過大,但正因環境的磨練,快速累積了全方位的專業能力,成為內容製作的關鍵推手。

「節目企畫是一份需要全面性能力的職業。」她解釋,工作流程分為前中後三階段:前期需確認主題方向,蒐集來賓資料,並撰寫主持人腳本;錄影當天需處理拍攝場地準備,來賓道具確認等細節;後期則負責素材剪接、播出通知與節目宣傳。這些看似瑣碎的工作,實際上決定了節目的質量與完整性。

雖然節目企畫長時間處於高壓環境,但她認為,成就感來自於透過節目為台灣新一代藝術家搭建舞台,讓觀眾看見他們的才華與努力。「這是能創造社會價值的工作,不只是娛樂,更讓文化、創意和生命力被更多人看見。」

然而,擔任節目企畫也面臨不少刻板印象。外界以為她們每天都能和明星近距離接觸,光鮮亮麗,但現實是,錄影現場忙到分身乏術,幾乎無暇互動。「就算遇到喜歡的明星,也無法停下手邊急迫的工作來追星。」她笑著說。

平日工作相當具挑戰性,李佳怡印象最深刻的,則是某次外景拍攝經歷。製作人要求在市場小吃攤上,要用白瓷盤呈現美食,卻因環境限制,根本找不到合適道具。她想盡辦法完成任務,展現「使命必達」的精神,「遇事不慌,保持彈性,是這份工作教會我的事。」

李佳怡也遇過來賓家中臨時出狀況不能拍攝,導播爆怒,生氣責罵自己人,李佳怡忍耐著慢慢和對方溝通,終於順利完成該次拍攝,但自己卻內傷好一陣子,靠不斷自我心靈療癒才度過低潮,且變得更有彈性和能力。

對未來發展,她認為同質性高是當前產業的困境,所以期待有人能打破框架,為電視節目創造更多可能性。同時,她也給有志者建議:「保持主動學習的心態,抓住實習機會了解產業文化,培養剪接、溝通等多元能力,才是長久發展的基礎。」

李佳怡強調,節目企畫並非只是內容創作者,更是文化推廣者。透過努力,讓每個節目都能成為觸動人心的作品,是這份工作的真正價值所在。

(整理/Luz露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